《尉缭子》是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它强调农战,富国强兵,认为“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制]则国治”,这样才能“威制天下”。它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讲究“廊庙”决策,主张“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先料敌而后动”。在治军上,它主张“制必先定”。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据说是战国时兵家吴起所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只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
《孙子兵法》这部书,久传而不朽,不仅受到军事界的重视,而且也受到其他各行各业的推崇;不仅中国人对其爱不释手,而且外国人对其也如获至宝,被翻译成英、日、俄、德、法等多种外文在全世界流传。纪录片《兵圣孙武》全面展示了流传2500多年的孙子兵学思想的风采和魅力,详细阐述《孙子兵法》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成书原因、创作经过和修改完善的过程,跨越历史时空,突破地域界限,自然令人开睿启智,余味无穷,必将为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把握“兵学圣典”的丰富思想内涵,发挥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纵观历史,高明的将帅们做了其敌人最没有料到的事情,他们没有发动直接的、预料之中的袭击,而是使往往由循规蹈矩的人们所指挥的、占据优势的军队中计、被包围、被智取和被战胜。 本书搜集了人类历最的将帅们的战例,其中包括汉尼拔、成吉思汗、拿破仑、“石壁”杰克逊、谢尔曼、隆美尔;他们在历史上各自的时期,显示了对决胜所至关重要的战略和战术天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优点对军事组织者来说并非天生具有,因为情况往往是,正统的、思维方式狭隘的军人其考虑比较周全的,诡计多端的同行而获得提升。而当后者获得控制权时,结果可能是惊人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上溯伏羲,悠悠七千年;追源黄帝,漫漫五千载。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为人类的智慧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 为了让广大读者学习和借鉴古人的智慧,向先哲和大师们留下的智慧结晶学习,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本书编者通过查阅历代编者留下的文字记载,将孙子兵法、孔明兵法、六韬兵法、尉缭子兵法、 李靖兵法、 吴子兵法、 孙膑兵法、 司马兵法八大极具收藏价值和分量的兵书汇集在这一本书中,并且每部兵书前都有“评说与应用”,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刻了解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并能依些类推,运用于在智与力的竞争的社会生活领域。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精心刻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视为智慧的化身。鉴于《三国演义》记载的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奇谋妙计,零散而无系统,本书《诸葛亮兵法详解》遂独辟蹊径,依据诸葛亮兵书《将苑》(诸葛亮兵法)体系,参考《三国演义》等古籍中有关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智慧、计谋和方略,列举古今中外的战例和在政治、经济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乃至在股市和体坛角逐等方面,如何妙用相关策略的生动事例,加以印证分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这部古代兵书有所创新和发展,进而成为兵家之韬略,民间之智囊,具有军地实用智谋之现实意义。《诸葛亮兵法详解》由孔干编著。
张文儒撰袁行霈主编的《孙子新注/新编新注十三经》为袁行霈先生主编的“新编新注十三经”中的一种,以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明代《道藏》本《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和《岱南阁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以精练、隽永的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不但广为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学习和运用,而且成为众多哲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的鉴借,其思想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为便于读者领悟《孙子兵法》深邃的谋略思想,本书在原著基础上增设注释、译文和例解等栏目,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这部军事著作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充满时空场景感的彩色画廊中,领略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必胜智慧。
《孙子兵法》是中国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 吴孙子兵法 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 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圣典 和 古代兵书 。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