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编辑,这是一个交叉的学科。在中国现代史文学上有许多作家,人们往往更多的是研究他们的创作成就、创作思想与创作特色,而很少关注他们于创作之外的文学编辑活动,更罕有研究他们所创办主编的报刊,以及这些报刊对当时社会运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本书则以他们的编辑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作家: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朱自清、瞿秋白、夏衍、丁玲、巴金,在广搜史料的基础上,研究他们编辑活动的历程,揭示他们的编辑思想与编辑特色,探论他们编辑报刊的宗旨与主张,总结他们丰富的编辑经验,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去认识作家。
本书系统论述技术、读者需求和产业融合等环境因素的变迁,以及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因应策略;探讨数字出版的概念、类型,分析数字出版研究的框架,数字出版与出版学、传播学、图书情报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描述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讨论数字出版的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和产品分销问题;介绍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权利管理系统和外标准;最后阐述数字出版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以及外数字出版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手共进,以及亿万国人参与大众传播能动性的不断强化,中国的新闻传媒事业有了全方位的跳跃式的大发展。人民群众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及时、须臾不可或缺,人们难以逃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新闻传播学大众化社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地提到全社会,尤其是新闻传播教育者面前。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传播学著作,已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 这一切都表明,出版一套满足学科建设、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需求的高水平新闻传播学学术著作,是当前一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新闻传播学文库”的问世,便是学者们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