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出版史话新编》是一部有关中国出版史料的新著文集。作者从事出版发行工作已近70年,担任过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亲身参与或见证了出版行业中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由于作者长期以来收集了大量出版资料,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史料的著述,多为其亲历、亲见或亲闻,从而使《中国出版史话新编》记叙的史实比较准确,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出版史料,对读者了解或研究中国的出版事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将中国近代出版史划分为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清末、北洋时期、国民政府初期、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等七个历史阶段,对各历史阶段出版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出版机构的创办与发展,出版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及运营方式与活动,出版新技术的引进与运用,重要的编译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本书是我国部出版传播学专著。作者使用文献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抽象思辨法、历史分析法、理论移植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遵循逻辑与历史、宏观与微观、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沿着考察出版传播的两条基本路径——个体性考察和整体性考察,分析了出版传播的基本要素与基本过程,探讨了出版传播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初步建构了出版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作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研究的传播学借鉴应实现对功利主义、工具水平的,使传播精神的出版学吸收成为当代出版学的应有内核。出版学从传播学那里借鉴的应该是一种关于出版的全新的世界观,即出版传播观。我们应把出版传播学提高到出版本质论的层次上来认识,提高到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上来认识。出版遵循“传播的规律”,就是要在出版实践中把传播者对作品的
本书的预期目标是以《北京青年报》在长期新闻事件工作中所积累的代表案例为基础,以新闻学理论为支撑,制作一本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工作实践、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闻案例教程。本书主要通过向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从而对这些典型案例从获取线索、组织报道到完成作品的过程进行系统展示,以使学生在了解生动案例的同时对新闻行业的实际工作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中国出版史话新编》是一部有关中国出版史料的新著文集。作者从事出版发行工作已近70年,担任过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亲身参与或见证了出版行业中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由于作者长期以来收集了大量出版资料,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史料的著述,多为其亲历、亲见或亲闻,从而使《中国出版史话新编》记叙的史实比较准确,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出版史料,对读者了解或研究中国的出版事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是一门对图书自身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不是图书史,也与其他角度研究图书的学科有别,更不应是所有有关图书研究的大杂烩。与书有关的学科太多了,不同种类图书的划分有分类学;书的制作有出版编辑学;书的流通有发行学;书的收藏有图书馆学;还有读者学、工具书使用法、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等。图书学的定位到底在哪里?至今,图书学体系虽然尚不十分成熟,但自认为已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即应是图书自身,它可以围绕着书的里里外外构造来论述。全书的理论部分是总纲,其后的分论是先内容后形式。研究图书内容很容易走入分类学,直到触摸到图书内容的形成方式这一定点。因为只有就这一点展开,才可能概括成千上万本图书内容的共同点。随后的形式部分也是从图书的各个“零件”入手的。当研究到构成书的材料时,古今材料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