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书屋文丛》创刊十多年来,共发表三千多篇美文,记录了中国知识界在世纪之交开拓前行的足迹。从2005年起,《书屋》杂志编辑出版“书屋文丛”,进一步展示作者们的学养和才情。其中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勤奋耕耘,精益求精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专题性和个人风格。今年新推出的《又一轮睁眼看世界》、《传统国学沉思录》、《叫人奸诈,叫人愁》、《书生未敢忘忧国》、《离离原上草》、《河畔青芜堤上柳》、《横竖是水可以相通》、《姹紫嫣红现民风》、《与非凡的心灵共舞》、《湘水波澜今犹在》等书既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又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报业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过去供给制的办报模式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组建报业集团,中国的报业正从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向国有信息产业过渡,这也是中国报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报业体制变革的经济学分析)》是在魏峰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报业所呈现的快速发展的崭新现象。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编委会主编的这本《图书出版》是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 中的一本。按丛书编撰要求,该书以介绍图书出版从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立足于服务图书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想了解图书出版知识的读者。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基本知识、图书出版管理及附录。全书采用问答式编写,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回答逐步解读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并配有必要的插图说明,言简意赅,形式活泼,是一本适用性较强的工具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岁月镌刻了无数兴衰成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经历了从文字的产生到如今成熟、规范、统一的文字体系,从简单记录卜辞的甲骨文到造纸技术的日臻完善,从古代的官刻、私刻、坊刻到现代蓬勃发展的出版业市场的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如今,随着技术、信息的飞速发展和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出版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出版业主要产品的出版物具有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在出版物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出版物质量关系着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出版社能否创品牌、求生存和谋发展的关键。因此,各出
本书是国内本社区报创办理念和实践操作原创图书,是我社继社区报观察系列丛书《走进美国社区报》《美国社区报实操指南》之后的第三种。本书是《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的探索和思考。既有实践过程的记录,也有理论性的总结,更创新性地提出了从 服务型媒体 向 媒体服务业 转型的论断和实践,是切近于当下地方市场类媒体转型的探索之作。本书由全美权威新闻教材《社区新闻》作者Jock作序推荐,认为 这本书是同种类书中的本 ,且具有实战指导意义。 《珠江时报》作为佛山的区域报纸,6年来创办了10份社区报,进入45万户居民家庭,独创商业模式,全部实现收支平衡,这是地市都市报转型的积极探索,破解了 报纸必死 的魔咒。这种成功的实践,被我国较早研究社区报的陈凯教授命名为 珠江时报模式 。它所解答的一系列问题,在传统纸媒遭遇新媒体时代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由张雪根 著,作者自1996年6月忝列集报行列后,寻寻 觅觅,17年来,已收藏古今中外各种报刊达万种以 上,其中不乏有清朝各个时期,如康熙、乾隆、嘉 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缺雍正)年 间出版发行的各种老报刊。这些老报刊,不仅给作 者带来了收藏的快乐,也让作者听到了历史的回 声。这些看起来素面朝天的百年老报,透过冰冷的 版面文字,你可以读到晚清报人的仁心、宅心、匠 心和维护新闻自由的决心,当然也会读到个别老报 的狼子野心等,了解到大量的历史细节。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适合大众 阅读。
导语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对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归纳,从而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文化贡献和经营管理思想,并对浙江出版家群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辩证地看待近代浙江出版家的历史贡献和内在缺陷。为当代出版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要 晚清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代表人物有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章锡琛、胡愈之、张静庐等。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选取清末至民国的历史背景,以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为中心,通过“文化贡献”、“市场经营”、“社会转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