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本书讲述其从事出版事业的经历。范用先生1938年春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1949年8月调北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二届理事。1985年底离休后,仍在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1949年,1949年至今。本书内容只涉及前一时期,旨在讨论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形成其文化贡献。 中国新图书出版业是本国悠久的传统出版业的基础上,受到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制度的剌激与影响,逐步形成、成长起来的,并对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如西书译述,古籍出版,教科书、丛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等。
《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的终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以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为轴心和框架,寻找其同报业竞争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契合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结合报业特性和中外报业(传媒)集团的实践,概括出报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深入探究其形成的机理及功能作用,紧密联系国内报业集团改革创新的实践,对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了剖析,解读其独特价值及其在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对报业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的审思与解读》
范军主编的《2015-2016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精)》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当前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为研究出版产业发展的专题性*作对我过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自主编辑的关于中国出版业与传媒新媒业年度资讯集成性品牌出版物。该报告自2009年编辑出版以来,以其权威视角、专业品质、产业深度、案例实务、市场营销、贴近一线的特色,成为独具一格的年度性报告体出版品,深受业内外欢迎,成为各地图书馆采配同类出版物的*。 本年度报告继承了连续6辑报告的原有品牌栏目,同时,做了新的调整,主要是不再收录“华文与世界出版”板块(将另行编辑出版),同时加大了新媒传媒的板块内容,兼顾了文化创意产业、印业的内容。既具有历史存照性,又具有案例参考性,值得阅读产业、传媒产业和创意产业界等人士典藏。
本报告作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书业书系主干项目,已经连续出版了6本,以其专业视角。产业深度.案例实务,市场营销特色,成为中国书业年度观察的名牌报告,为各地图书馆馆采所*。 本年度报告涵括中国书业“大势大事”,“焦点热点”,“细分行情”.“数据分析”.“新媒传媒”以及“华文与世界出版”等板块内容,本年度报告还针对行业热点重点突出了“N问电子书”专题板块。本报告囊括了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出版业的重大政经、产经走势,同时兼顾2013年前瞻预测,也涉及华文和世界出版的总体态势,有很强的实用性、参考性和工具检索性,值得书业专业人士以及对阅读推广、新媒传媒乃至文化产业有兴趣的人士典藏。
《胡乔木谈新闻出版》全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谈新闻”,一共有六十一篇;第二部分是“谈出版”,一共有二十九篇,这是胡乔木在不同时期的文章、文稿、讲话、谈话、书信选编而成,一共九十篇。其中有十四篇曾经收入由胡乔木亲自审定的三卷本《胡乔木文集》中。其他文稿主要选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社科院、新闻出版署、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乔木领导或工作过的部门提供的档案资料。全书约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