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对心理形容词这样一个受限定义中的封闭词群进行了穷尽式的语义形式化研究,对心理形容词的量性特征进行了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研究;面向中文信息处理制定心理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集(ID),确定了《心理形容词析义元语言基元表》;通过详尽的语形分布统计,明确了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的语义分布规律与层级,利用语义特征说明语义和语形的选择关系,为语形分布提供了语义解释;首次构建详尽的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的聚合语义网络。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计算语言学中,也可以用以分析诸种相关语法现象。
由余俊伟所著的《否定词研究》系统地论述了各 种形态否定词,包括直觉主义逻辑、相干逻辑及弗协 调逻辑这三种非经典逻辑中的否定,以及比直觉主义 更弱的一些系统中的否定,其中包括作者自己构造的 一个极小的弗协调逻辑系统的否定。作者使用邻域语 义学详细考察了这些弱否定的逻辑特征,得到了更为 一般的结果,并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阐释繁琐的证 明与抽象的理论结果,尽量对其给予直观的说明,以 便读者更容易领会抽象定理背后的思想。
本书以富有汉语特色的、典型地体现了所谓“概念”直接相互接续特征的广义名名并列为对象,以关系主义本体论为出发点,从对古典诗词中的描写性名名并列句的诠释入手,兼论充任旬内成分的同一式名名并列和现代汉语标题中的称名性名名并列,考察了名名并列的丰富语义类型和广泛的语用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讨了名名并列中语言符号相互规定的具体原理;探讨了名名并列语域基础构式义和基本语义结构的贯通原理:探讨了多层次的语用功能、构式意义和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之间的交互关系。
通过《吴昌硕临石鼓文》这本帖,我们可以学到一整套鲜活的技巧法则,但更可以体察到:其实学习古典,在掌握了基本技术规范之后,不妨放开来看看自己究竟能对古典作出何等样的阐释与发挥。没入门的初学者当然还未能想到这些,也没有能力做;但有能力的书法家,却应该从吴昌硕身上汲取这样一种启示:即使是临摹,有没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成败得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