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结构论(增订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分析对象的词汇;词汇性单位的确定;词的构成、结构和地位;字和语素;字和词;字串和语素;语素和词素;实语素和虚语素;词长和词汇单位的长度等。
本书的意图,主要不在于描写特定词义的发展,勾画它们在于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面貌,而是探讨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章概括叙述词义的一般类型、基本结构及存在方式;为词义演变和机制的探讨预作准备;第二章分析传统词义引申分析法的局限性,提出关于词义发展机制的新认识,并对汉语词义发展的基本类型进行初步构似;第三章充分举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义发展的典型事例,以深化上述词义发展类型与原理的理解。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词义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两个三角”为研究视角,运用原型范畴和语法化理论,界定了“语气副词”这一术语,并确定了语气副词的研究范围;对一些边界不清的词进行了归类,并具体阐释了这样归类的原因;以“主观量”作为意义标准,以我们所列的所有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在聚合类的研究上,探讨了“好”、“太”、“多”、“多么”的次类归属及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虚化机制。
一切从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趣事,或从令人深思的歧义结构人手,或从与汉语密切相关的文学典故人手,进而引导出某些汉语运用的规律来,以充分体现“趣味性”。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系列”精选了近20年来语言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论文,共有五个分册。本系列集中展示了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成果。为语言学研究者,语言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认知语言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重要文献。由张辉主编的《认知语义学研究》选编了语言类核心刊物上近20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34篇,分为“原型理论与范畴化理论”,“非范畴化理论”、“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认知事件理论研究”,以及“概念语义学,框架语义学和其他研究”五个部分。《认知语义学研究》所选论文集中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认知语义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语词汇结构论(增订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分析对象的词汇;词汇性单位的确定;词的构成、结构和地位;字和语素;字和词;字串和语素;语素和词素;实语素和虚语素;词长和词汇单位的长度等。
《构式语法的理论、流派和应用》旨在将目前构式语法各主要流派的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深度分析,结合汉语事实和其他相关研究,对其中有争议的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论。(1)全面介绍各流派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同时富有创新性地研究了构式语法与Chomsky生成语法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歧与合作。(2)探讨了构式语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与应用,介绍了构式语法在语义网和计算认知语言学等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以促进相关的跨学科研究。(3)介绍和探讨了新兴的,目前还未被广泛研究的两个构式语法新流派,即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CG)和Borer的新构式语法(neo-constructiongrammar)或称外框架(XS)模式语法,并对全书涉及的各构式语法流派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
该书把语法化、词汇化理论运用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对汉语汉语史上的实词虚化和结构式的语法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该书特点是视野开阔,理论色彩浓厚,同时材料扎实,分析深入细致。该书内容除了前言部分简要梳理了语法化研究及相关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以语气副词“不成”、时间副词“已经”为个案,揭示了跨层结构的凝固成词过程及其后续发展;(二)深入考察了汉语史上与时、体、语气有关的一些虚词的来源和句法语义演变过程;(三)对汉语史上常见结构式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对结构式的历时更替、结构式演变与语言接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本书主要讨论了关于古汉语中词义的类型和词的语义分类,古汉语中字和词的关系,古汉语中词的同一性问题,古汉语中词的语义成分分析等内容。
LeonardTalmy教授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是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近40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在认知语义学领域做着开拓性研究工作。2007年10月,LeonardTalmy教授应邀作为“第四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的主讲专家来京作了10场讲座。讲座内容均系其学术研究中的重点专题。本书内容根据讲座录像整理而成,作为《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之一正式出版。
本书共有25章,首先谈论了语言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接着论述了词类,提出了的“三品说”,并且阐述了作者关于“组连式”(nexus)和“附连式”(junction)的理论,在之后的各章中,分别论述了主语和谓语、宾语、格、数、人称、性、级、时、式等语法范畴。在本书中,作者在分析大量的多方面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普通语言学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语法理论问题,以及逻辑范畴和语法范畴的相互关系问题。叶斯柏森对“语法哲学”即一般语法理论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使传统的规范语法向现代的描写语法转变的重要一步,也使本书近百年来一直被看做是语言科学历史上的经典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