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收录古籍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多义字,也即读破字或异读字,属于“一见便识、一读又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这一类型的。“一见便识”指的是这些字大多是常见字。并不难认;“一读又错”指的是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读音去读很容易出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指的是一旦举出例证说明,疑难便涣然冰释。 这些字,情况不一。有的一字数音;有的一音数义;有的是一字异形;有的是同音假借。也有的属于音近义通或叶音借义,不一而足,我们以字形为准,后边列出不同读音并解释它们的不同意义。项注音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的习惯读音。本编只注字音,不讲音韵;只解字义,不及训诂。对假借字与通假字也不作严格区分。目的是为了要言不烦,简明实用,有助于阅读古籍。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集中了这一类字800余,可供阅读,也可供查
本词典为通俗实用的文史典故工具书。书中所收入的2700余个词条主要选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和历史典籍,突破了一般同类书多囿于常用成语的局限。详细地讲述了条目的语源或出处、涉及的史实和人物,并提供了典故在语言实际中的用例。例句中大部分为精选的书例,其余为精编的贴切例句,典故用法不止一个的,还相应提供了不同的用法的例句。本词典文字浅显通俗,饶有趣味,可读性强,知识含量大,既是文史典故工具书,也可作为拓扩文史知识的通俗读物。
语境在语言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语境在话语中的作用。而对语境的分类也做了充分的研究。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领域都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只是所用的术语不同。他们所用的术语包括框架、脚本、草案、域、认知模式等。本文作者认为认知语境是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对某一概念图式化的认知构造网络。它是语言语境认知化、情景语境认知化、文化语境认知化的结果。它具有动态性、地域性、文化性、模糊性、网络分布性等特点。认知语境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语义阐释力,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还很少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通过有声思维实验探讨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
汉语词汇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文明的诞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不知发生了多少变化。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之《汉语词汇的流变》这本书中,作者从词和词义、词义是怎样变化的、词义关系面面观、名称的新陈代谢、汉语词汇的变迁与社会发展这五个方面展示了汉语词汇的流变,带领读者走进中国语言的奇妙世界。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这本《汉语历史语法散论》选编了大大小小二十四篇文章,是笔者从事语言学研究的部分心得体会。从内容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六组。组收录四篇文章,主要是对中古汉语整体或某些重要语法词汇现象的研究。第二组有五篇文章,是对专书专文中语法词汇问题的探讨,对象也主要是中古汉语。第三组选收的三篇文章,是对上古汉语中几种语法现象的历时或共时的阐释。第四组中六篇文章是笔者读书后的体会:一篇是奉读先师洪诚先生历史语法研究论著的心得,另五篇则是为几位学弟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专著赘述的序言。第五组只选了两篇文章,对《世说新语》一书的文化价值作了考察。第六组的四篇文章较杂,篇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界说,后三篇则是对某些词语的形成、应用以及对古代汉语教学与教材的思考。
笔者袁庆德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古今汉语的差异主要还是在词汇上,要想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必须准确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词义。汉语词汇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问世的古代汉语词汇学专著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内容也不够全面、系统,因而古代汉语词汇学还有较广泛的发展空间,为此,笔者在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心得,写成了这部《古汉语词汇学》,希望能够在促进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本书是作者所构拟的“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尝试和实践。全书分为四章,包括字和词、词类、词组-熟语-固定格式、句子。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远非笔者的学力和智力所能毕其功的,但是,笔者也愿作这方面的“食蟹者”路是前者出来的。
《颜氏家训词汇研究》共五章,分别是《绪论》、《 的单音词》、《 的复音词》、《 的熟语》和《结语》。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颜氏家训》的词汇。《颜氏家训词汇研究》通过分析《颜氏家训》词汇在江南(梁、陈)、河北(北齐)、关中(北周、隋前期)三地的分布,探讨《颜氏家训》的基础方言,以及三地词汇之间的异同;通过分析《颜氏家训》词汇到初唐与到现代的演变,探讨词汇历时演变的规律。
《基于组合模式的语法检查:短语结构语法与依存语法之结合》旨在改善链语法分析器后处理过程中链路的排序效果,使它更有效地进行合语法性判断。通过观察链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效果,笔者找到组合链语法和基于转换的机器学习机制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组合模型,本研究开发了面向应用的语法检查系统。该语法检查系统中的链语法模块的语法分析结果在经基于转换的机器自学习语法分析模块的调整下,能更好地进行合语法性判断——能更有效地将较优的分析呈现出来,并以更符合人工语法分析的顺序排列语句的所有分析结果(链路分析)。利用该语法检查器处理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作文时句子的合语法性判断与人工判断的吻合率达到90.4%,这说明语法检查器对测试集语料的合语法性判断的准确率与人工判断相当。
本书共收小学、中学、大学现行语文课本中的成语、典故及少数近似成语的词组和常用熟语2269条。每个条目一般包括拼音、述源、解释、同义、反义、辨误、例句七个方面或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对各条成语、典故渊源流变的考索和同义、反义、正误的比较,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成语、典故。这是一部体例新颖的成语、典故工具书。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因为词语意义相近出现使用错误的问题,这本词典中收了许多组常用的近义词,并对其进行详细辨析,有了这本词典,对近义词就能轻松掌握,运用自如了,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学习成语中蕴含的趣味典故。 1、收录的近义词组是最多的。这本词典收录了千余组近义词,包含了小学生最常用、最易混淆的近义词。 2、对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写得清楚明了,而且还有例词或者例句帮助理解。 3、百科知识、趣味典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4、趣味性强。本字典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选配了大量精美的插图。 一本词典在手,多种秘密武器战胜学习难题。
一、这本《年编》收录1997年~2000年间出现的汉语新词新语和产生了新义的旧词共700馀条。 二、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读音相同者按字的笔画为序。 三、对出现新义的旧词,只收新生义项,不涉及其旧有的义项。 四、每个词目下的例证皆注明出处。例句与例句之间用“/'号隔开。 五、例证之後,有编者的按语。按语的内容一是对该词语的词性、结构、用法、色彩加以分析说明和辨识,二是介绍该词语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补充某些相关的资料。按语或长或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英语语法范畴中,短语是很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小句是由短语构成的,而不是直接由词语构成的。对于短语的研究可以从内部结构、句法功能、语篇功能等角度进行。然而,类别和相关术语是描述和研究短语首要和基本的内容。英语中短语类别的划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对短语类别的不同划分进行梳理,分析这些类别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对于英语中短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不是要讲述英语短语高深的语法,也不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从学习、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出发,让学习者能准确记忆每一个短语,能准确运用每一短语,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精选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短语,剔除了那些比较生僻的内容,在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而且更具有针对性。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本书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训诂学(第4版)》内容简介:训诂学是一门看似典雅深奥,实则平易致用的学问。若问何谓训诂?则日训诂就是解释,主要是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理论及其方法的学问。《训诂学(第4版)》更新了“试题选登”的内容,选了一些训诂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应用的例子,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供部分有兴趣的读者作为深一步阅读的参考。《训诂学(第4版)》由宋子然编著。
本书主要是收录古籍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多义字,也即读破字或异读字,属于“一见便识、一读又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这一类型的。“一见便识”指的是这些字大多是常见字。并不难认;“一读又错”指的是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读音去读很容易出错。“一说才知、一论即通”指的是一旦举出例证说明,疑难便涣然冰释。 这些字,情况不一。有的一字数音;有的一音数义;有的是一字异形;有的是同音假借。也有的属于音近义通或叶音借义,不一而足,我们以字形为准,后边列出不同读音并解释它们的不同意义。项注音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的习惯读音。本编只注字音,不讲音韵;只解字义,不及训诂。对假借字与通假字也不作严格区分。目的是为了要言不烦,简明实用,有助于阅读古籍。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集中了这一类字800余,可供阅读,也可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