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本书在事件结构的框架下对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句法语义的同构性进行了研究,对判断性事件及相关句法现象进行了较为统一的解释:将所有含动词“是”的句子分析为由提升动词“是”及其子事件构成的判断性事件,对判断性事件(包括其特殊形式)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对判断性事件与叙述、描写性事件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了揭示,将事件结构理论的运用范围从对叙述、描写性事件扩展至判断性事件。
这部词典是据《现代汉语词典》)(1983本)改排而成的。《现代汉语词典》原是按拼音顺序排列,现应读者要求,再出这本倒序排列本,即按多字条目的末一个字的次序排列。
本书的目的是为那些对汉语语法研究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语法爱好者指示门径,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学习已经被研究实践证明有效的各种研究方法。 本书收录三十多位汉语法专家的论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总论篇、漫谈语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结束语、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眼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生活费、汉语语法学史、西方语法学流派等等。
这几年我很看过几本讲现代汉语语法的书,得到一个印象是这些书的读者对象不明确,不知道是为谁写的。好像是谁都可以看看,看了都多少有点收获,但是谁的收获也不大。因为它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又不能在实用上有所裨益。最近刘月华同志把她和潘文娱同志、故桦同志合编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校样拿给我看,我愉快地把它看完,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会受到它的读者的欢迎的。
《咬文嚼字》以在“咬”上做文章闻名。创刊伊始,先“咬”自己,以后是一路狂“咬”。从“咬”报纸,“咬”期刊,“咬”广告,发展到“咬”全国知名作家,将他们的作品作为“挑刺”的“众矢之的”。此举产生了“不打不相识”的社会效应,王蒙、刘新武、叶辛等名作家都诚恳地表示支持这项活动,甘愿为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做“靶子”。但《咬文嚼字》并不限于纠正错别字,而且还纠正出版物中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和西方文化知识百科知识方面的错误,有的文章还告诉读者很多在任何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和查到的小知识。文章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性。
本书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对比研究了汉日语关系从句的句法与语义特征。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学界较少关注到的旁语可及性等级序列、关系从句标记的类型与分布、关系从句结构在主句中的分布特征、生命度等级序列关照下的被修饰名词语义特征、关系从句与主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本书使用语料库中大量真实的汉日语语料,在量化统计各类关系从句分布的基础上,探究汉日语关系从句在句法、语义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结合小规模的跨语言语料,验证了汉日语的共性是否属于跨语言共性。最后借助语序类型、形态类型、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日语的异同做出了阐释。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累计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台湾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
目前技术依然被置于学校的边缘,大部分只是用于专门课程中,技术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协调。但是,技术正主导着第二次教育革命,对传统学校教育构成了挑战。全世界的人们正将教育从学校带入家庭、图书馆、网吧和工作场所,他们能决定自己想学什么、何时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这些发展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这种重新思考要过很多年才能充分渗入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的理解。为了成功,领导者必须以深刻的方式抓住这些变化,调动政府资源,对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施加影响。他们必须围绕这些新的理解建立他们对新教育体系的愿景。这种重新思考是必要的,它适应于教育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以及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更进一步说,职业的本质也在变化,以及人们在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转换也
通观全书,其特点有五: 一、取材范围较广 就时代说,虽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也兼收魏晋到清的语例;就体裁说, 虽以散文为主,也兼顾到韵文。 二、收词数量较多 它包括助动词、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词缀,九类785条。其中不单音词,也还有双音词和虚词性词组。而大量选收双音词,并为之单独立为条目,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三、体例比较完备 所列条目一般有四个部分:字(词)头与注音、义项与解说、例句与今译、备考。特别是在单字注音之后又标注古汉语虚字古音声纽和韵部,既便于说明虚词在书写形式上的假借问题,也便于作古汉语虚词的分化与发展的研究。至于备考中所提示的虚词词义问题,对研究古汉语词义发展、虚词和实词的辩证关系,也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线索。 四、解说比较详明 作者本
本手册以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所列虚词为主要收词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手册总条目为536条,包括副词328条,连词106条,介词56条,助词26条,叹词20条。词条除标注词性外,还标明本词条在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类别,以方便学习者。本手册具有如下特点:,对象明确;第二,释义重在告诉学习者虚词的用法,而不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第三,例证丰富,实用,规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部分条目的释义中附有“注意”和“辨析”;第五,词条的释义,用法的说明,以及“注意”和“辨析”部分有英文翻译;第六,备有多种索引,便于使用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