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这部词典是据《现代汉语词典》)(1983本)改排而成的。《现代汉语词典》原是按拼音顺序排列,现应读者要求,再出这本倒序排列本,即按多字条目的末一个字的次序排列。
本书的目的是为那些对汉语语法研究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语法爱好者指示门径,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比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学习已经被研究实践证明有效的各种研究方法。 本书收录三十多位汉语法专家的论文,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语法研究的专门知识,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总论篇、漫谈语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汉语和外语对比、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对比、普通话和方言对比、普通话内部的对比、结束语、朱德熙先生论语法研究、眼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汉语语法特点和语法体生活费、汉语语法学史、西方语法学流派等等。
这几年我很看过几本讲现代汉语语法的书,得到一个印象是这些书的读者对象不明确,不知道是为谁写的。好像是谁都可以看看,看了都多少有点收获,但是谁的收获也不大。因为它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又不能在实用上有所裨益。最近刘月华同志把她和潘文娱同志、故桦同志合编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校样拿给我看,我愉快地把它看完,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会受到它的读者的欢迎的。
本书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对比研究了汉日语关系从句的句法与语义特征。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学界较少关注到的旁语可及性等级序列、关系从句标记的类型与分布、关系从句结构在主句中的分布特征、生命度等级序列关照下的被修饰名词语义特征、关系从句与主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本书使用语料库中大量真实的汉日语语料,在量化统计各类关系从句分布的基础上,探究汉日语关系从句在句法、语义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并结合小规模的跨语言语料,验证了汉日语的共性是否属于跨语言共性。最后借助语序类型、形态类型、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日语的异同做出了阐释。
本手册以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所列虚词为主要收词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手册总条目为536条,包括副词328条,连词106条,介词56条,助词26条,叹词20条。词条除标注词性外,还标明本词条在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类别,以方便学习者。本手册具有如下特点:,对象明确;第二,释义重在告诉学习者虚词的用法,而不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第三,例证丰富,实用,规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部分条目的释义中附有“注意”和“辨析”;第五,词条的释义,用法的说明,以及“注意”和“辨析”部分有英文翻译;第六,备有多种索引,便于使用者查阅。
本丛书整体地审视八闽文化,生动记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八闽三村镇的风貌、古建筑、民俗风情、特产、名人名胜、文物古迹、也着力探讨了海峡两岸的因缘关系,记录古村镇曾经发生的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不光描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更侧重借助村镇这一载体,探索闽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不同特色。
本书基于欧美模板与汉语类型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转型语法学的源流演变、学术背景、理论基础、具体方法及其利弊得失逐一剖析,旨在为21世纪的新生代编织摇篮,并非为20世纪的老前辈再垒丰碑。19世纪以前,西洋学者已经走过基于多明我传统的三百年汉语文法学研究历程。20世纪以来,中国转型语法学先后形成了基于普遍唯理主义的忠传统和基于分布描写主义的赵元任传统。如果从40年代始,坚持以意义-功能作为词类划分标准(王力1943),坚持以补词作为句法分析范畴(吕叔湘1942),坚持以意合作为句法结构机制(王力1943),基于汉语结构类型并具有普遍价值的功能-结构语法学早就建立,完全有可能在50年代与欧美功能-结构学派平分秋色。学术史应避免基于单一价值取向或编撰模式的复制,而甄别“一家之言”的途径就是营造多种价值取向的共存生态,给学
本书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和“形名粘合结构”。《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形名粘合结构》的研究目标: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词类地位和特点。跨语言视野下现代汉语形名粘合结构的性质和功能。基于真实语料的现代汉语形名粘合结构组配规律。现代汉语形名粘合结构的语义表达。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句法理论日趋抽象,句法派生日趋繁杂,本书作者追溯现今句法理论的历史,指出当下主流句法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本书从语言的生物观出发提出一个新的句法理论——更简句法。更简句法认为音系、句法和语义都有生成性,这三部分形成一种平行架构,通过接口来连接这三个平行的组成部分,句法的作用就在于协调线性音系与语义之间的关联。 这部开创性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语言结构的崭新的视角,迈出了语言学发展的重要一步,并且对从心理学、生物学、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角度研究语言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以“现代汉语词汇体系”这一重大问题为主线,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且描述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式系统、结构系统、语义系统和功能系统。本书吸收了当代语言学、现代语义学的词汇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自然语言逻辑等学科多方面的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