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科学的心理学只是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的,冯特是它的创始人。在,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这部著作中,冯特集生理物理学大成,在生物进论的影响下,创造性地、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科学心理学的对象、方法、内容与体系等问题,认为:第一,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它是一种过程,可以区分为观念、感情和意志,现代心理学称之为知、情、意。第二,科学心理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它把传统的内省法变成实验内省法,然后在心理物理学的基础上,应用心理物理法对感觉进行测量,因为感觉是一切物理现象的基础。第三,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意识的概念、感觉心理物理理论、视知觉理论、感情和意志及其与观念的关系、比较心理学等问题。第四,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体系包括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随着社·舒尔兹和西德尼·埃伦·舒尔兹第八版的《现代心理学史》教材的出版,现代心理学史越来越令人瞩目。作者不仅通过吸收主要论家的传记信息而个性化了心理学史,而且阐明了这些理论家个人生活事件对其观念、职向和方法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史》特色为: 增加了进货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积心理学的全新讨论,论证了当代心理学怎样受到早期各种运动的影响。 增加了“历史在线”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人物、理论和运动的现代信息。 把人本主义心理学放到弗洛伊德学派的背景中加以阐述,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从主要理论家的作品中精选了部分内容,在主要章节设立了“原著精选”栏目,以便学生对这些理论家的学术风格有所了解。
本书作者认为人性应被确立为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人性的本质特征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的心理特性,主要表现为小我,大我和超我三种形态。遵循逻辑与诠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相比较,本书以对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和荀子等人思想的系统分析为例,讨论了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学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结构、人性衍进的过程及其心理学机制,关于人性能达的最终境界的认识。本书也对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于建立本土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并在录中提出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理论体系(范畴系统)的初步构想。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是作者30余年统计教师经验的总结,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语言表述生动有趣。采用了十分浅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读者只需具备高中代数知识便可理解书中的统计原理。其次,知识涵盖全面深入。《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除对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进行深入的阐述之外,还详尽介绍了效应量和检验力两个主题,这是以往许多统计教材很少涉及的内容。,案例使用丰富翔实。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作者都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讲解。《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适合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戒酒、戒毒、戒赌这么难?为什么有些人抵抗不了性的诱惑?为什么慈善也上瘾,运动会叫人欲罢不能?人们沉溺于罪恶,也追寻美德。脑神经科学家为你解析,愉悦回路如何重塑人生。从可卡因到、从冥想到自慰、从红酒到牛排,林登博士以超有趣的方式科学地解读善与恶,以及人类如何从日常的饮食、学习、娱乐、运动中寻求快乐。2020年,穿入大脑的纳米机器人能带给我们虚拟现实体验吗?高科技的指数增长能帮助人更快地研制出戒断成瘾的药物吗?
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其实际研究领域的实证探索,都还处在“摸索”之中。本书力图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审视在教学心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教学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领域、取向、观点和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影响,进而客观揭示该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推动学科发展,为现实课程教学改革服务。本书内容体系的构建立足于整个学科的发展走向,重点反映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随着社·舒尔兹和西德尼·埃伦·舒尔兹第八版的《现代心理学史》教材的出版,现代心理学史越来越令人瞩目。作者不仅通过吸收主要论家的传记信息而个性化了心理学史,而且阐明了这些理论家个人生活事件对其观念、职向和方法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史》特色为: 增加了进货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积心理学的全新讨论,论证了当代心理学怎样受到早期各种运动的影响。 增加了“历史在线”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人物、理论和运动的现代信息。 把人本主义心理学放到弗洛伊德学派的背景中加以阐述,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从主要理论家的作品中精选了部分内容,在主要章节设立了“原著精选”栏目,以便学生对这些理论家的学术风格有所了解。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原理》描述的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仍有广泛影响。《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和原理。论述格式塔的场论思想,把"物理场"和"心理场"等概念普遍应用于生理过程、行为过程和意识过程。主张同形论,认为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在结构形式方面完全相同。提出顿悟学习观点。《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原理》是考夫卡的代表作,也是格武塔心理学派将自己的学说加以系统化的部著作。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丛书:心理学与文化研究》收录作者20余年有代表性的论文30余篇,主要涉及心理学与文化领域研究,均曾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这些文章除了心理学的,还有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女性学,神话学等学科的文章。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情绪不好,吃一顿就好了吗?在感到抑郁、焦虑、无聊、压力、愤怒或者高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大吃一顿。但是,用饮食来管理情绪,往往适得其反。酒足饭饱之后,被吞下的情绪往往卷土重来,甚至变得更糟!珍妮弗·泰兹著的《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将辩证行为疗法(DBT)、接纳承诺疗法(ACT)、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结合在一起,为情绪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这套方法强调的不是控制情绪,更不是压抑或逃避,而是接纳并情绪,与情绪和谐共处。
荣格著作思想精深,荣格分析心理学也不易为人所理解,约兰德·雅各比编著的《荣格心理学》应广大读者的普遍需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阐明了荣格心理学的基本脉络、概念及理论观点,使读者可以借助于参阅本书,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本经典著作60多年不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是较为易懂的入门读物;而专业人士则可以通过此书进一步加深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解和研究。
朱永新教授是最早研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专家之一,他通过本书观照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历史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心理思想、犯罪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管理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关于梦的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同时,作者又以学派分类,分阶段分别研究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廷相、陈确、王夫之、颜元以及玄学家的心理思想。作者还特别阐述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最初十年的进展与反思,使得本书成为研究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要论著。
《心理学通史(第5卷)》内容主要论述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理论取向,即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苏俄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将以逻辑推理、心理推理、语用推理为框架,结合名侦探们的推理故事,展开对推理学的探究。从理论上讲,本书的内容横跨逻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探究三者在推理研究中的重点;从实践上讲,本书将结合生动的推理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消化上述知识要点。
将以逻辑推理、心理推理、语用推理为框架,结合名侦探们的推理故事,展开对推理学的探究。从理论上讲,本书的内容横跨逻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探究三者在推理研究中的重点;从实践上讲,本书将结合生动的推理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消化上述知识要点。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一方面,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于知觉规律、模式识别、表征、记忆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对于认知活动的某些环节则鲜有研究,显得异常薄弱,思维活动中的演绎推理过程就是明显的一例。事实上,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对这一领域了解得很少,有些学者即使想对人类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也觉得无从下手。虽然这种情况在90年代后有所改变,在我国专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比过去有所增多,但总体上说,对演绎推理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因此,由胡竹菁博士所著的《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是有意义的,对加强这一领域的研
《嫉羡与感恩》一书收录了梅兰妮·克莱茵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去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在1963年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是克莱茵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其著述的高峰。 克莱茵在本书介绍了新的观点:嫉羡在生命初期就已经在运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羡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嫉羡,但是,克莱茵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人天生就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意愿,但并非总能如愿以偿。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如果丧失了具有社会价值的人生目标,自卑情结就会出现,进而催生逃避欲望,使人沉浸在生活的益面,成为代偿性与虚幻性满足的牺牲品。《生活的科学》讲述的是如何生活的科学,它按照个体发展的时间顺序,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和治疗经验,通过对问题儿童身体与精神、意识记忆与意识记忆、生活风格与社会兴趣的深入分析,探索个人缺陷所引发的社会适应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情结,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问题的形式、本质和根源,从容应对社交、职业和婚恋人生难题。个体心理学家相信,虽然人生苦难重重,但人人皆能有所成就。在《生活的科学》中,阿德勒告诉我们,导致不良后果的往往不是缺陷,而是患者对缺陷的态度。只要我们勇于直面缺陷,就能克服并
本书侧重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群体问题,力图揭示群体问题的心理学特点,为分析和解决群体的有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以使读者对群体心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于构成群体的个体有着不同心理特点,如果在分析群体问题时,缺乏心理分析,或者心理分析不够深入,所得的结果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这本小册子便是侧重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这些问题,力图揭示群体问题的心理学特点,为分析和解决群体的有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是作者30余年统计教师经验的总结,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语言表述生动有趣。采用了十分浅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读者只需具备高中代数知识便可理解书中的统计原理。其次,知识涵盖全面深入。《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除对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进行深入的阐述之外,还详尽介绍了效应量和检验力两个主题,这是以往许多统计教材很少涉及的内容。,案例使用丰富翔实。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作者都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讲解。《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适合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一方面,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于知觉规律、模式识别、表征、记忆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对于认知活动的某些环节则鲜有研究,显得异常薄弱,思维活动中的演绎推理过程就是明显的一例。事实上,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对这一领域了解得很少,有些学者即使想对人类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也觉得无从下手。虽然这种情况在90年代后有所改变,在我国专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比过去有所增多,但总体上说,对演绎推理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因此,由胡竹菁博士所著的《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是有意义的,对加强这一领域的研
荣格著作思想精深,荣格分析心理学也不易为人所理解,约兰德·雅各比编著的《荣格心理学》应广大读者的普遍需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阐明了荣格心理学的基本脉络、概念及理论观点,使读者可以借助于参阅本书,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本经典著作60多年不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是较为易懂的入门读物;而专业人士则可以通过此书进一步加深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解和研究。
本书从学习、思想、大脑、和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心理语言学的各个层面。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和翔实的例子考察了母语的习得,第二语言的学习,以及语言与心理和大脑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本书着重于心理语言学与语言学习相关的理论和问题探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性,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一本优秀的汇集心理语言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概要性著作。
朱永新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专家之一,他通过本书观照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历史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才心理思想、犯罪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管理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关于梦的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同时,作者又以学派分类,分阶段分别研究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廷相、陈确、王夫之、颜元以及玄学家的心理思想。作者还特别阐述了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最初十年的进展与反思,使得本书成为研究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要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