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系列用书”之一,该书集作者多年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与研究的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全书共分理论、设计、操作、评价四个篇幅,分别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概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分析、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素材、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示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求全面解决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问题。
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三岁看到老 。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本书是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的现实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式来划分,将全书划分为九个部分:一是思想教育篇,主要解决遇见传销、兼职危机以及沉迷网游等现实热点问题,做好价值 和安全教育;二是班级建设篇,主要解决班委责任意识淡薄、同学对班干部有意见以及班委信息回复不及时等班级建设问题,加强班级建设和团队管理;三是资助规划篇,主要解决学生家庭遭遇突发情况、 助学金评定出现异议以及学生职业选择等资助规划问题,提升资助育人质量与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是宿舍生活篇,主要解决寝室矛盾、宿舍违纪、室友作息不一致等宿舍生活问题,加强对学生生活指导;五是突发事件篇,主要解决心理危机、网络暴力以及群体事件等应急突发问题,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创作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往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对此很少涉及,因此可以说本书将是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具体而言,该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幼儿的学习与教育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幼儿学习的相关理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幼儿学习的动机、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以及对幼儿学习的评价。除此之外,本书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新进展,探讨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的问题,论述了作为影响幼儿学习的重要他人的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心理素质与专业成长等问题。
本书探讨了艺术美学中的基本问题。本书共包括8 部分内容:绪论部分对艺术美学和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进行了规定;章对艺术美学和艺术美的历史发展作了概略性的梳理,将艺术美学的发展分为伦理学的、认识论的、独立形态的三个阶段;第二章将艺术美的发展分为原始的、近代的、现代的和当代的四个阶段。第三章至第五章对艺术美学核心——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行了设能次的探讨与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艺术美的基本看法:艺术美是让非功利主体获得自我确证的人为性虚拟世界。第六、第七章探讨了艺术美的西方形态和中国形态,西方形态包括崇高、优美和滑稽,中国形态则围绕着气韵展开。本书的编写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内容。
本教材的编撰方针就是优先选择国际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完整且坚实、证据丰富而确凿的若干题目为内容。由于考虑到内容之间并不是严密衔接的,故以“专题”形式作系统讲解,讲解中适当增加基础理论部分,展现从理论走向应用的逻辑过程,揭示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含义,而所谓“专题”形式,意味着各讲的内容相对独立,这便于读者根据自己修读了郭教授主编的教材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的圆缺,恰当地分配力量,去研读本教材的各讲。
本书作者对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对当前学生心理现状作了普遍的调查,并且总结了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贯彻国外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目标、内容、途径,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是目前国内不多见的颇具特色的一部专著。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的概念,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心理辅导目标,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第二部分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与途径,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心理辅导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第三部分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支持与保障,包括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测评,学校心理辅导管理,教师心理健康,家
本书对20世纪最的心理学家之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中心运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心理工具”是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心理工具指的是人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它们能够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如感知觉、记忆、注意等。本书还对“中介学习”等重要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作了深入阐述。 在维果斯基思想的影响下,当今的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正经历着对学习过程看法的根本转向。希望读者们能在本书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这一转向,更希望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能为中国的教育和心理工作者解答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作者简介: 阿莱克斯?柯祖林(Alex Kin),是耶路撒冷的学习潜力提高国际中心的研究部门主任。柯祖林生于俄国,并在莫斯科大学心理学院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