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编委会主编的《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 佳句选编而成。内容十分广泛。 《增广贤文》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 所不含,而且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 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 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早在周朝便出现了“家训”。南北朝时,《颜氏家训》问世,从此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宋代晁公武称《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一训子孙。”明人傅太平在其刻印本序中说:“盖〈序致〉至终篇,罔不折衷古今,会理道焉,是可范矣。”清人赵曦明在《抱经堂丛书?颜氏家训?跋》中誉其为:“苟非大愚不灵,未有读之而不知兴起者。”根据这些评论,《颜氏家训》无论是“立身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的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经典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每《“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幼学琼林诵读本》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底本采用的通行本,正文原文采用三号楷体大字,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保护学生视力;字上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页下附有难字、难词、难句注释,注释尽量参照研究成果,语言简洁通俗,表述精准易懂。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本书选取部分篇章注释翻译。
固国学之本,乃从儿童始。《声律启蒙》以历史典故、天文地理为依托,教幼童作诗属对,既学书本知识,久读亦能做朗朗上口之文;《弟子规》以青年为对象,规范其待人接物、求学处世之礼仪,尤其注重家庭与生活教育;《老学究语》针对成年人,以浅显通俗之语言,阐述人情世故,探讨人生哲理。三篇文章虽为三人所作,时间不一,但内容贯穿人生始终,因而辑录成一本。今人重读此书,必将受用终生。
陆游是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同时努力陶熔时代的人物,虽然理想破灭,在人生舞台上引吭高歌的,只是一曲悲壮的“国殇曲”,但是他精神不朽,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发出了声声战斗呐喊,擂响了心灵战鼓,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增广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无法确定。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有位叫周希陶的学者,在教课之余开始研读《增广贤文》,除了删除原书中的病句和深奥的句子外,还增加了一些内容,并调整了语句次序,使相近的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全篇的逻辑性大大增强,更便于孩童诵读。 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虽然部分章节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社会的胎痕,但同时却具有反映时代风云的历史作用。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那些精辟的格言警句绝非凭空而出,它们或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源于民间俚谚俗语,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尤其值得注意
《二十四史(精选)》内容简介:“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尽管刀光剑影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暗淡,鼓角铮鸣也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史籍的光辉却穿透时间的阻隔,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古老的往事带到了我们面前。了解国史,领悟国史,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二十四史(精选)》从二十四史中撷取最精彩的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力图使读者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国史的耀眼光彩。
今天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中说》一书,有人疑其为伪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虽非王通所作,但其原本是王通门弟子姚义、薛收汇编而成的,大体上是弟子们对其师言行的回忆和追录。不过,此书到了王通之子王福寺手里后,福寺对其重新分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吹嘘王通的不实之词,以至后人疑其为伪作。其实,《中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朱熹就讲过:“《中说》一书如子弟记他言行,也煞有好处。虽云其中是后人假托,不会假得许多,须具有个人坯模,如此方装点得成。”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早在周朝便出现了“家训”。南北朝时,《颜氏家训》问世,从此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宋代晁公武称《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一训子孙。”明人傅太平在其刻印本序中说:“盖〈序致〉至终篇,罔不折衷古今,会理道焉,是可范矣。”清人赵曦明在《抱经堂丛书?颜氏家训?跋》中誉其为:“苟非大愚不灵,未有读之而不知兴起者。”根据这些评论,《颜氏家训》无论是“立身
本书稿《幼学琼林》(作者:余雅汝)是“国学基本教材”之一,书稿在儒家蒙学经典《幼学琼林》的原文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书稿共分四卷,包括天文、地舆、岁时、文臣、武职、祖孙父子、人事、饮食等等。每一节中除原文外,还有注释、译文、文史链接和思考讨论五个板块。全书图文并茂,语言浅显,适合小学地年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