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醉茶志怪》四卷,成书于光绪十入年(1892年),是李庆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时人杨光仪为之作序,极力称誉。此书问世后曾刊行多次。 《醉茶志怪》共有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颇似纪的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怪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的艺
《孙子兵法》是人类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它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战略、智慧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兵书之首”、“兵学圣典”,流传2500多年而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之书,其基本原则早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等多个领域,进而成为人们职场制胜、人生旅途的经典秘籍。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史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 张万起、刘尚慈二位先生研究《世说新语》多年,以研究者的底蕴奉献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注本:对三十六个门类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故事主人公生平的介绍,尤其是对语言词汇的训释及晋宋口语的讲解,及与故事相关的典章制度、魏晋风习等的疏通均晓畅明了,译文准确通畅,在语言风格上
这版《山海经》是一本精美的图画书。它遵照《山海经》原文描述,将这本古代奇书中记载的奇花异草、神鸟怪兽以彩绘大图的形式展现。彩图画风唯美,雄浑而不失飘逸,图中动植物丝毛鳞羽纤毫毕现,美不胜收。图旁配以白话解说,图文并茂,连孩子都能轻松畅快地读懂这部古代奇书,亲近国学经典!
《鲍鹏山说孟子》编著者鲍鹏飞 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被后人推崇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然而造就这位圣人的。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先生,而是一位普普通通、没有读过书的妇人,她就是孟子的母亲。那孟子的母亲是用何种独特的方式启迪孟子的呢?
《东坡志林》是苏轼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间的杂说史论。《东坡志林》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不但记载了许多的朝野大事,也融入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后世小品文的风格。
常建,盛唐诗人,与王昌龄相友善,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名位不显,字号爵里不详,沉抑下僚,做过盱眙尉,诗家多称之为“常尉”。常建虽然只担任过县尉这样的卑职,但在唐人的心目中,他的诗歌地位却很好高。
《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老子把它叫做“道”,佛祖把它叫做“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是自己的,也是整个宇宙的,人人都可以认识。佛者,觉也。佛性即是人的“能够觉悟之性”,它不是迷信,而是真理。人有佛性,即能觉悟生命之本来,宇宙之真相;即能洞悉万物之幻相,三世之因果。一切一切,了然于胸。一句话,《禅解道德经》即是要告诉你宇宙中有大道,而人是能够悟得大道的精灵。 作者认为禅与道有相通之处,用禅宗的公案和禅门经典来与道德经融会贯通,其中穿插许多故事,对《道德经》进行了全面解读。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读来很有启发。
《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氈椎闲话》是作者平生所作碑帖题跋的结集,对数百种碑帖的版本流传及书法艺术特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内容性质及来源,书稿分“毡椎闲话”“毡椎续话”“金石杂咏”“论书韵语”,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古今岁时杂咏》宋代蒲积中编写、徐敏霞校点,本书共四十六卷,它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岁时杂咏》,宋宣献公所集也。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几为绝唱矣。然本朝如欧阳、苏、黄,与夫荆公、圣俞、文潜、无已之流,逢时感慨,发为辞章,直造风雅藩阃,端不在古人下,予因隙时,乃取其卷目,而择今世之诗以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鸠工镵板,以海其传。非惟一披方册,而四时节序具在目前,抑亦使学士大夫因以观古今骚人,用意工拙,岂小益哉!绍兴丁卯仲冬,眉山蒲积中致和序。
杨树达是民国时期小学领域的学者之一。他的《词诠》是我国文字研究方面解释虚词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的初衷是要读者明白词无定义,虚实随其所用,不可执著。本书原与作者所著《高等国文法》相辅而行,前者释词,后者释文法,读者兼读两书后,庶几可会通我国古文法,于读书得事半功倍之效。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鲍参军集注》共六卷,汇辑了钱振伦、黄节和作者本人的校、注、每篇后有集说,卷末有年表、诸家评论,注释和资料比较详备。
《古今岁时杂咏》宋代蒲积中编写、徐敏霞校点,本书共四十六卷,它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岁时杂咏》,宋宣献公所集也。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几为绝唱矣。然本朝如欧阳、苏、黄,与夫荆公、圣俞、文潜、无已之流,逢时感慨,发为辞章,直造风雅藩阃,端不在古人下,予因隙时,乃取其卷目,而择今世之诗以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鸠工镵板,以海其传。非惟一披方册,而四时节序具在目前,抑亦使学士大夫因以观古今骚人,用意工拙,岂小益哉!绍兴丁卯仲冬,眉山蒲积中致和序。
《东坡志林》是苏轼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间的杂说史论。《东坡志林》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不但记载了许多的朝野大事,也融入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后世小品文的风格。
《宋会要辑稿·崇儒》是《宋会要辑稿》的子项目,本次点校底本与参校范围共涉及17种有关文献。在吸入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崇儒部分重新归类,共分七个部类,在附录又加上有关宋文献考证的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