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朝代为划分依据,从远古传说时代直到清朝灭亡,概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线装经典·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据史书记载,慎重择取了对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剪裁,以浅显易懂的现代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将之展现给读者。如果您在轻松阅读之余,将如烟史事尽纳胸中,于编者来说,亦是欣慰至极。
《了如指掌·国学馆·大师的国学课9:中国断代史·秦汉卷》指出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前期的。秦汉帝国奠定了祖国疆域,创设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培育了中国一统的汉民族认同观,基本定型了汉字汉语和儒学思想,奠定了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放格局。因此,秦汉史被历来史家所重视。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所记历史,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止,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们国编年史书记述时间最长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巨著。它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通鉴》写成后二年,即元祜元年(1086)十月初四日,在杭州镂板,是书成后的第一次刻板,世称元祜本,或杭州本,这就是《通鉴》祖本。其后,覆刻者不止一家,如果不论其支派,只论其单传,则第一传即为结兴二年(1132)七月初一日绍兴府馀姚县刊板、绍兴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毕工进呈之本。此本是按元祜本翻刻,世称绍兴重刊本。今祖本已不可得,此绍兴重刊本实已为《通鉴》现存最早板本。
《清史稿选译(修订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以比较流行的关外二次本为依据,选择了各个时期的人物传记14篇,采用节选,加以译注,以所叙人物的时代先后为序,与《清史稿》原来排序不同,反映了清朝兴盛衰亡的历史进程。对于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和生僻的字、词,做了简要的注释。译文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的办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载了自春秋之后,一直到秦灭六国,约二百四十五年间,当时谋臣策士辅佐所用之国的活动和他们游说、辩论时所提出的种种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或者可以说《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
《尚书》,“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它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 《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土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书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实,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它对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记述,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著作的典范。《汉书全鉴》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方面对《汉书》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中国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靠前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先生自谓:“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它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本书对先秦的历史研究有疏导开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