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有关宋代政治史和艺术史的通识读物。作者黄博围绕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与逸事,看图说话,分析考辨,绘制出一幅别致的宋代政治生活画卷。全书以轻快的文笔驾驭严谨的学术主题,拥有象征意义的宋代帝王肖像,在两宋的外交往还、军事对峙中发挥了“如朕亲临”的神奇效果, 在北宋的败亡离散中,催生出一幕幕“誓死保卫御容”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帝王肖像的视觉展示对于皇权运作的重要性;同时,透过御容殿的迁转与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对神仙与先贤圣人的“角色扮演”,揭示了仪式背后皇权与士大夫、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世说新语》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记云:“唐初史臣修书,率意窜定,多非旧语,尚赖此书以传后世。然字有论舛,语有难解,以他书证之,间有可是正处。而注亦比晏本时为增损。至于所疑,则不敢妄下雌黄,姑亦传疑以俟通博。”董氏与南宋校勘名家彭叔夏相去不远,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题记所云和彭氏的“书不可以意轻校”宗旨相侔。本书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宋本、袁褧刻本及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采用定本形式,对诸家以为当改的明显讹误,全数予以校正,不出校记。至于作者所校,则采用底本附校勘记形式,一律附后,不入正文。(本书为精装繁体竖排!)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经典藏书)》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一经问世,便因 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发行量的历史类读物之一,各种不同版本不断 涌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市场上的许多版本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需 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更新、补充和调整,并注入新的元素。鉴此,我们精心推出了这本《中华上下 五千年》,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 ,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述中华五千年历史。
《桯史默记》收录了《桯史》、《默记》两部古代笔记小说。《桯史》是岳珂日积月累写成的关于两宋朝野见闻的史料笔记。全书共一百四十条,涉及两宋朝政得失、南渡佚事、贤达诗文、世俗谑语、图谶神怪等等。《默记》所录,大都为五代末及北宋时期朝野杂事。作者王桎于掌故颇为熟悉,所录多有据可信,且其中有他书罕及之内容。
《帝京景物略》是明代一部关于北京历史风物、名胜景观的古籍读物。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地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许多今天脍炙人口的历史古迹和山川名胜,诸如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等等,我们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的渊源所自、本来状貌、风格特征和历史变迁。
汉堡为何叫作汉堡?咖哩是不存在于印度的料理?牛排为何是业余厨师容易胜过专业厨师的菜色?中东烤肉沙威玛和突厥人的神秘关系?正宗日式拉面并不存在在世界上?连大厨也不懂的鲜味的科学?本土大米如何做比日本吃到的白饭还好吃?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法,向我们介绍数十种熟悉却不知道来由的经典食物,让我们用阅读故事的眼光来看待餐桌上的食物。了解食物的前世今生,了解每道食物背后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生产流程、烹调技术等,能让我们改变生活的质感,燃起对“过日子”的热爱。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