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典籍,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书中主要阐述了墨家的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 显学 。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优秀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原系章太炎先生在上海讲演国学的记录,由曹聚仁整理成书。章太炎系学问渊博的国学大师,因而本书能对我 传统学术经学、哲学、文学各方面作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各时代学术发展源流、各学派学者作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评价。同时,本书的最初形式是面对社会的国学讲演,因而本书又有浅显的特点,便于初学者入门。此次出版,全书前有当代学者汤志钧先 对于古代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要与时俱进。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但有些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积极意义,要分清两者的界限,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真加以引导和区分,既要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同时又要避免其糟粕扭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版本,在内容、文字、注音、注解等方面良莠不齐。青岛出版社组织专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百喻经》,原名《痴花鬘》,又称《百句譬喻经》。该经为五世纪印度僧人僧伽斯那所撰。为教导新学,他将散见于佛教经藏的比喻故事摘取九十八则,辑为一部,加上书首的引言和书末的偈颂合为一百,因取整而言,故称《百喻经》。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对僧伽斯那所集的《百喻经》,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由印度来建业(今南京)弘法,曾住当地的毗离耶寺,在寺中讲学、传道、译经。永明十年(492),他译出此书,并于建业止观寺教授新学,传播佛法,名声盛大。中兴二年(502),他于止观寺圆寂。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百喻经》是南齐时代翻译的佛典之一,在我国已流传了一千四百八十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后汉书》由范晔编著而成。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是当今极为出色的一部学国学、用国学的著作,是国学学习与应用的具有开拓性的力作。它打通学问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聚焦在中国人生智慧上。它以深厚的学术功力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把现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体系中,让读者在中国智慧中得到人生顿悟,并进一步以传统智慧指导当下生活。《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语言极其生动又极富哲理,许多表述堪称人生箴言。它会以前所少见的内容与形式,使人们在中国传统智慧中开拓人生的美好境界。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著的《国学经典/线装经典》是中国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魂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棋手,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诗文主张复古,对其后的唐代诗人影响极大。本书精选陈子昂诗文,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内容丰富。见解,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五十九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四十四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
墨子,名翟,鲁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其学说的代表,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清代以前无校本,现传世的清代毕沅注本最早,孙诒让注最善。今选重要篇章,参考前人成果,加以译注。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个顺口溜译本,之所以叫做《诗译》,是因为译者对《道德经》的智慧之殿怀有诗意般的神往。作为专业学者,译者曾经站在专业研究的当然立场上,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道德经》进行长期的研究,知道历史梳理和思辨解读是一条异常艰辛的攀登之路,对于更广大的非专业读者来说,那条路径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不便利。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希望诗意或诗性思维的解读方式,是一条便利而且有效的路径,能够引导我们走进智慧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