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竹简《老子》对我们探讨《老子》的成书年代如此重要?首先,出土竹简《老子》的墓葬年代在公元300年左右(关于此点的详细内容,见后文)。因而,竹简《老子》较马王堆帛书《老子》更为古老。郭店《老子》并不完整。这种现象使我们不禁猜想,今天所见到的完整文本或许在当时还不存在。此外,在出土的31章中,只有16章是完整的;其余各章,有些是丢句(将之与传世版本比勘而知),而另外几章的文字则是一章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很有可能,其它字句是句人逐渐添加上的。
《未曾有说因缘经》乃黄胜常居士根据经中佛说经名而称的正名。为嘉惠后学,弘扬正法,黄先生将全经分成二十品,通过对二十个故事和一些譬喻所表达的法义,将如来正教与如来方便的修学次第,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特别是对十善戒法的因缘果报,对般若智慧是甘露、良药、桥梁、大般的四重法义,对”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这未曾有的因缘果报十六字真言,作了精辟透彻的分析和现前实证的说明,真是法施除暗,明无量灯。
为什么竹简《老子》对我们探讨《老子》的成书年代如此重要?首先,出土竹简《老子》的墓葬年代在公元300年左右(关于此点的详细内容,见后文)。因而,竹简《老子》较马王堆帛书《老子》更为古老。郭店《老子》并不完整。这种现象使我们不禁猜想,今天所见到的完整文本或许在当时还不存在。此外,在出土的31章中,只有16章是完整的;其余各章,有些是丢句(将之与传世版本比勘而知),而另外几章的文字则是一章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很有可能,其它字句是句人逐渐添加上的。
本书包括《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平砂玉尺经》所后附的三种古籍:《鲁班经》、《择全全纪》、《秘诀仙机》;原书藏宫,系明万历丙午年汇贤斋刻本,为罕见之善本,版本价值很高。《平砂玉尺经》整理与本书同时出版。 本书不但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论述建筑风水方面的书,而且是一部论述建筑结构技巧艺术的书。该书认为,建筑中常用的只砖片瓦、尺地寸木都与吉凶紧密相联;建筑物中的前后左右、高低尺寸也与祸福息息相关。本书还介绍了古人是怎样选择吉日的以及古代禳解各种灾难常用的一些。值得特别向读者介绍的是,原书即有大量插图,描绘了我国古代各种建筑物和家具图样,使我们能看到它们的具体模样。 术数包含的内容址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了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总体的正确了解与认识,本丛书特请有关专
本书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明西洋人邓玉函、明王徵撰。徵,泾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扬州府推官。尝询西洋奇器之法于玉函,玉函因以其国所传文字口授,徵译为是书。其术能以小力运大,故名曰重学,又谓之力艺。大旨谓天地生物,有数,有度,有重。数为算法,度为测量,而重则即此力艺之学,皆相资而成,故先论重之本体,以明立法之所以然,凡六十一条。次论各色器具之法,凡九十二条。次器重十一图,引重四图,转重二图,取水九图,转磨十五图,解木四图,解石、转碓、书架、水曰晷、代耕各一图,水镜四图,图皆有说,而于农器水法尤为详备。《诸器图说》,凡图十一,各为之说,而附以铭赞,乃徵所自作,亦具有思致云。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文字雄美、想象丰富,善于通过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兼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选译》对《庄子》精选精译,希望能让读者 好地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
《四库全书艺术类:庚子销夏记》八卷,清孙承泽撰。一至三卷为作者所藏晋唐至明代的书画真迹,四至七卷为刻帖和石刻,共二百一十六件。第八卷为寓目记。内容以记述、评品、议论为主,大凡作者之生平、品性,作品之风格、得失、流传、真伪等皆所关注,其所论述或承前人之论,或发己之所见,皆娓娓道来。又间插考据,罗列证据,疏通线索,也多有知见。但《四库全书艺术类:庚子销夏记》仅为“销夏”之作,所以考证之中多有舛误,大约仅凭记忆,不及查阅资料所致。虽然有所疏失,但其真知灼见仍为后人所重。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着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