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政论家、文学家,其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和辞赋两个方面。贾谊的散文主要是议论文,气势磅礴;贾谊的赋表现出从楚辞向汉赋演化的痕迹。本书所选文章,注意照顾内容的代表性,同时考虑赋也是广义的散文,所以在附录中选入三篇。所选作品流传版本较多,明显文字讹脱则径改,有的在注中加以说明。注释参考前贤、今人的成果,力图使读者在阅读时充分理解文意,并进一步了解贾谊其人。
《申鉴》是东汉末哲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荀悦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剧谈录》是一部记载中晚唐社会逸闻和“史馆残事”的笔记小说,该书既有一定补益史实的史学价值,也具有反映当时社会思想、观念、风俗等的文化价值。《白沙语要》一卷,为明代陈献章的语录著作。《读书杂录》是晚明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胡震亨所撰的一本读书笔记。 此次整理,《申鉴》以成书较早的程荣《汉魏丛书》本所收黄省曾注《申鉴》本为底本,以上海涵芬楼影印《两京遗编》本、潮阳郑尧臣辑《龙溪精舍丛书》本为校本,参以卢文弨《群书拾补》(见《抱经堂丛书》)、钱培名校本(见《小万卷楼丛书》)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等。《剧谈录》以明刻本(十行,行十九字)为底本,以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作为校本,点校时参照了徐凌云、许善述点校《唐宋笔记小说三种》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书中收录最多的是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同时它又是一部政书,不仅包括了“二帝三王之道”,同时也是“七经的冠冕,百代的襟袖”,为宋人言心、言性、言理所出之处。在这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化民成俗的政治措施,同时也可以窥见古代圣王法天、修德、以仁义为怀的胸襟,指引我们当今的生活。
《窦娥冤》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写,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单两种,章草是隶书简易急就快写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笔划带有隶书的笔意。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丛书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所选国学经典进行注释、翻译,对难字加以注音,有的还在篇前加以导读性质的题解。其中,古文辞类各书采用原文加注释和译文的形式,诗词类各书采用原文加注释、赏析和辑评的形式;对于大部头的原著采用选编的方式,选择其重要且可读性强的篇章。丛书追求注释简明,译文通达。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旨在为国学爱好者提供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