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 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 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本书收录了多副明清以来的学者贤士联,共有仇兆鳌、吴让之、赵之谦、王文治、邓石如、汪中、郑板桥、纪晓岚、陈鸿寿、屠敬山、赵熙、李根源、曾国荃、李鸿章、曾习经、张祖翼、陈白崖、谭延闿等 30 余人的经典作品。古诗文联是我平时*常写的内容,这类联语占了本册的近一半。像扬州平山堂的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自范仲淹《
书院楹联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术、教化、风俗等领域,意在张扬圣贤功德,启迪生徒,化育人生,培养学风士气,转移民情风俗,向社会宣传其办学宗旨,倡导其价值观念,并以其耳濡目染之功,而达潜移默化之效。若乎其渲染山川名胜,描绘自然风光,则浓笔淡墨总相宜,更使书院增光添彩,声名远扬。因此,辑录书院楹联,无论从整理文献,研究学术,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促进经济繁荣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古代生活:民间年画中的脉脉温情》通过民间年画中的图案,从吉祥寓意的源头追踪溯源,破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密码,以专题形式分别解析了各种动物祥图、植物祥图、人物祥图、物品祥图的意味,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动物腾挪喜气来。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是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诗、词的某些特点,但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也更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它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也是汉族文学艺术中独有的一大艺术特色。”这是来自严锴主编的《实用对联大全》的节选部分。
一颗痴心,十年寻访,百折不弃,千载绝唱,万里迢迢……倾心呈现的中国年画寻踪之旅。 本书是由沈泓编著的《内丘年画之旅》,为“中国濒危年画寻踪”系列丛书之一。在这本《内丘年画之旅》中,那些即将逝去的内丘年画,在民间草根力量的坚守中悄然还原……
楹联,又称对联、楹帖。楹者,柱也。把一副联语,分别题写在两根相对的柱子上,故名楹联。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祖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别具风姿的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传统韵文样式中至今仍有鲜活之生命力者。本书学者陈书良先生沉浸于楹联之美所著写的楹联美学概念与心得。
《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粹》书稿收入230幅刻在老北京四合院门上的对联。根据联文的内容,将这些门联分为十类,编成十章,分别为:华门仁里、家声世泽、古训持家、修身养性、抒怀明志、文章华国、礼义道德、颂世歌时、祈福求祥、共和维新。这些刻在门上的门联,既表达了主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心愿,也成为主人及后代遵守的治家信条。本项目以“一个门联一个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门联所包含的家风对几代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