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全景式介绍杜甫一生行藏的传记,共计8章30节,文后附有杜甫年谱,扉页有前言,书后有侧记,共11万字。从少年裘马轻狂到中年颠沛流离,一直到晚年江舟漂泊。“诗圣”之称,尝尽人间悲欢,看透世间哀乐。 这是一本重点介绍杜甫诗文艺术的传记,有情义缱绻的温情之语,也有沉郁顿挫的忧愁之句。在综述杜甫一生踪迹的同时,对他的诗文也加以详细介绍,突出诗文背后的历史解读。“诗史”之谓,笔墨有温度,句读有力度。 杜甫是唐朝人,故其脱不开时代窠臼。杜诗能万古传,因其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写不尽,只能一窥;杜诗读不透,只能千诵。这本《杜甫传》,可一观。
《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仿《史通》而编的、有体系的、能成一家之言的论文汇编。据其自己的设想,分内篇、外篇、杂篇部分。《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行用过不同的历法,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为:秦王政元年至汉高祖五年(前206年)十二月汉高祖五年正月至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三个时段历法的岁首建正置闰规则节气算法相同,但朔望月起算点存在明显差值这反映了当时历法改革的基本情况,据此对这一时期历法后天进行了探讨
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文分野的历史演变、理论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义做了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学说的起源、释义和理论类型,重点考察影响z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体系的形成、定型与衍变,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观思想,进而透过天文分野的视阈对东西方世界观试作比较,体现出一种全球视野。
《史学论文写作》是在编者们长期的教学心得基础上,依据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内容涵盖毕业论文的类型、基本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论证及其答辩等基本环节。教材尽量避免现有同类教材框架雷同、知识更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足灵活安排体例,力求贴近学生实际。
婚姻切忌以为开端,巴尔扎克于一八三O年如此建议道。这里所谓的,指的是具备了合法性以及正当性的,就像基·德·莫泊桑的本小说《女人的一生》里那位悲惨的女主角珍娜·勒贝尔图·德·佛的遭遇。
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行用过不同的历法,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为:秦王政元年至汉高祖五年(前206年)十二月汉高祖五年正月至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三个时段历法的岁首建正置闰规则节气算法相同,但朔望月起算点存在明显差值这反映了当时历法改革的基本情况,据此对这一时期历法后天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一本史学理论专著,本书站在哲学、文化的高度,系统地展示了西方历史理论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绚丽多彩的发展历程,既有对思潮、学派的分析,也有对重要思相家的介绍。其中,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潮在西方的历史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关于史学之学科性质,既存在着史学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也存在着其究竟是精神科学还是实证科学的争论,关于历史知识本身,既有客观主义的主张,也有怀疑主义的和相对主义的主张,关于历史的动力,既有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也有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关于历史发展的模式,存在着循环论和臻善论之争,关于历史解释的方法,存在着目的论和决定论之争、偶然论和必然论的对立等等。内容宏富博大,是本书一大特色。 阅读本书不仅能使读者了解西方上下几午年间众多思想家对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