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 新阿姆斯特丹 的领土,并将其命名为 新约克 ,即现在的纽约。本书讲述的就是在三位荷兰总督的统治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本书作者是被称为 美国文学之父 的华盛顿 欧文。他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向读者展现了关于纽约的早期记忆,用诙谐的笔触讽刺当时的荷兰殖民者。纽约早期地理和人文、环境、城市建设、居民迁徙与定居在书中亦有体现。同时,本书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本书都极具阅读与收藏价值。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美国家以其相似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政治、历史和文化舞台上形成了一股别具一格的力量。 拉丁美洲历史文化译丛 系列由西班牙和墨西哥两大品质出版社联合出版,集结了西班牙与南美洲两岸的权威学者教授,以拉丁美洲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简要深刻地概括了这一区域的历史发展及文化特点。《智利简史》用当代眼光阐释智利历史,主要讲解了:谁是居住在智利的原住民?西班牙的殖民者是怎样到达智利的?又为什么登陆智利?为什么智利和秘鲁会联合抗击西班牙?智利铁路在这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智利中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自墨西哥学院首次推出《墨西哥简史》以来,此书一直被视作研究墨西哥历史时的不可绕过的著作,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被翻译成包括盲文在内的15种语言出版。随着时间流逝,关于墨西哥历史的新资料和新论断不断涌现,很多曾经存疑或者有争议的部分现在也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因此,此次新出版的《墨西哥简史》在旧版本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历史阶段划分方式、新的研究史料、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读思路和研究视角,涵盖了更为广泛的论述范围,并通过简洁明晰的写作方式回答了在墨西哥这片土地上存在的几乎全部问题,让这一历史读本兼具了娱乐性和教育性。
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大的岛屿,被誉为 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其名在泰诺语中有 肥沃之地 的意思。 本书写作建立在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之上,以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从自然环境和土著到独立之路再到社会主义经验,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古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历史社会图景,同时分析了其在历史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读者深入了解古巴的某些历史阶段提供了参考。
几年前,罗杰 斯特雷特马特教授在美国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 《新闻媒体如何塑造历史》。每次选课时,学生疯抢如潮。媒体 塑造 美国的想法深深吸引了他们。作者将教学内容整理成书,自出版以来,已再版四次,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罗杰 斯特雷特马特考察了新闻媒体对美国历史与政治的影响,他选取了16个里程碑式的历史片段,配了35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地介绍了从独立战争到民权运动,直到今天的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这些案例研究揭示,新闻媒体具有强大的作用,不仅如实记录了国家的历史,而且积极地塑造了它。 《笔锋胜剑》考察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与数字平台,对各种新闻媒体既有批评也有赞美,使读者认识到新闻机构与生俱来的权力与责任。全书并未巨细无遗地记录美国新闻史,也没有罗列枯燥的人名、日期和
《要了解美国就先读美国史》记录的是美国从印第安世界至今的通史,全书分为四篇,共15章,将美国历史分为殖民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崛起与扩张时期和称霸和衰退时期四部分。从美洲大陆出现人类踪迹、印第安人世界形成论述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美国经济衰退和短暂复兴。 《要了解美国就先读美国史》以文字配图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地描绘史实,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总之,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将美国历史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一一恢复原貌呈现给各位读者。
在这本备受赞誉的年度好书中,大卫·冯·德莱尔将我们带到1911年3月的明媚春日,那一天,146名工人失去了生命,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的移民女工。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三角女装厂当天下班时分突发火警,短短几分钟内,大火吞噬了大厦的三层。这是9·11事件前纽约历*惨重的职场灾难。 本书展现了纽约历史上这一火灾事件前后的政治变革。就像马丁·路德·金带领黑人争取民权之路一样,美国制度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三角工厂大火所带来的灾难,改变了之后美国的劳工制度以及移民工人的生存环境,是美国工人斗争血汗史上的转折点。本书描绘出这一事件如何成为开启未来的钥匙:妇女权益与劳工力量的未来,以及在世纪中期成型的都市自由主义的未来。 作者通过生动激越的文字,带领读者穿越时光,回到20世纪初期的
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美国史。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 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而本书视野开阔,逻辑分明,通过对有关文献、史料的梳理、研究,勾勒出美国历史的脉络,但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美国史。
本书揭示了被粉饰过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面——暴力,即美国实际诞生于一场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内战。作者不但用生动翔实的文字展示了爱国者与保皇派、英国兵与平民、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之间的种种暴力行为,还展示出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即英国人对无休止战争的左右为难以及胜利者对战争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本书试图从历史中发掘美国现当代种种对外政策的暴力基因,进而对通过暴力手段追求正义目标的行为做出批判和否定。因此可以说,美国是通过一场残忍无情、毁坏灵魂的战争建立起来的,无法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美国的过去与当下!
暂时没有内容
一、本书初系1963-1966年间,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专业讲授拉丁美洲史时编写的讲稿。1964年曾由北京师范大学印出,作为教材用。1973年以《拉丁美洲国家史稿》的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部发行)。为了适应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需要,近又进行了一些修改,以《拉丁美洲史稿》的书名,重新出版。 二、本书从古代印第安人写起,到1956年为止。全书分两篇。篇共十章,综合论述拉丁美洲的历史。第二篇共二十章,分别叙述各个国家的历史。在各有关章节中,插入了一些必要的历史地图以及古代文物、著名人物的图片,书后还附有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历史概况以及大事年表和有关参考书目。1956年以来,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又增加了十二个,许多国家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面貌,所有这些,本
暂时没有内容
《创新之母》是福斯特校长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一部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言,这是她“和母亲之间的持续对抗”。“创新之母”源于1862年一位美国南方白人女性的一句话,“战争和必要性是创新之母”。看过《乱世佳人》的朋友们,一定会对美国内战爆发前南方上流社会女性们奢靡、浪漫的生活印象深刻。在当时,白人女性从小就被灌输要成为一位“淑女”(比福斯特校长母亲的告诫更加严厉)。从阶级来看,她们处在社会的*;从性别来看,她们附属于男性。这使她们能够享受特权阶层的所有福利,却又不用像男性那般经营事业、管理黑奴、参与政治。对她们而言,世界既简单又美好。然而,战争改变了一切!男性都上了战场,她们习惯依靠的父亲、丈夫、兄弟不再能依靠!她们迫不得已从家庭走向社会,开始干家务、管理黑奴,甚至开始对公共事务发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