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日本史》写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几乎不在中国人的视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昔日在中国人看起来不起眼的边陲小国似乎是突然跳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让我们渐渐地推开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个时代的重重门户……让我们回顾那一幕幕纷乱繁杂的历史画面……
日本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国度,它与中国仅仅一海之隔,在文化上极大地受到了我们的影响,甚至它的人民也长着和我们非常相似的脸庞。但日本又是一个令人陌生的国家,它的民族性中有着极强的双面性,日本人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也崇尚美感。在历史中,日本曾犯下过愧对人类的战争罪行;在如今,它已是人类文明进步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以万世一系的125位日本天皇为脉络,讲述日本历史中的关键人物和有影响力的事件,使读者感受日本的独特魅力。
《2010年英文版贺岁书》内容包括:THE SPRING FESTIVAL、THE ORIGIN OF CHINESE ZODIAC、 TIGER.THE KING IN THE MOUNTAIN、THE CHARACTERS OF THE PEOPLE BORN IN THE YEAR OF……
本书介绍了战后日本人围绕“跨越战后”而发生的种种思考:有人直面日本作为国家及个人作为日本国民的责任,作为“悔恨的共同体”,经过痛苦的反思和艰苦的努力,坚持战后日本的和平道路,使日本重新获得理解与信任;但也有人回避责任,漠视历史教训,将日本的侵华战争与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相对比,批评前者的反思为“自虐史观”,致使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日本仍然徘徊在战后的十字路口。《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的作者步平希望通过对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认识问题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让历史“跨越战后”,如何让历史认识“跨越国境”。
《明治维新》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同样面临来自西方的威胁和压力,日本和中国走上的是不同的反应之路。中国儒家思想偏向于保守退让的应对措施,日本却成功实施了“以夷制夷”思路,建立了现代国家,成为一个能够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强国。本书作者秉承这条思路,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程,重新定义了日本“王政复古”与“维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总结了明治维新期间的种种正方与反方势力及其表现。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全书史料详实,论证生动,极富可读性。
真田幸村力战到死的大阪夏之阵,拉开了丰臣氏灭亡的序幕。实至名归地掌握天下大权的德川家康于同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中并公家诸法度,以此确立了在大名及朝廷间的统治地位。翌年1616年家康死后,秀忠、家光继续强化幕府政治,并逐渐建立起作为政权基础的老中制,由此即使将军卧病在床,政务也能毫无阻碍地进行。本书是明确解析了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之强盛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