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曾经称霸世界经济舞台的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开始,随着社会严重老龄少子化、福岛核灾难等一系列打击,整个国家陷入持续、全面的衰落: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生存困境 老年人退而无休,年轻人或加班到死或啃老躺平,孩子们厌学霸凌,日本经济更是四面楚歌 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小城市持续衰败,福岛核污染后的能源危机,错失数字化、人工智能风口沦为打工仔的日本电子工业巨头,致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只能制造经济复苏幻觉的 安倍经济学 。再加上一系列把国家及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国家安全政策 作为一个深谙日本历史文化,从事数十年深度报道的记者,威兰德利用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视角,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忠实记录了当今日本社会众生相。
《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讲述了日本列岛和日本人的形成以及“日本”的由来,剖析了日本独特的“摄关政治”的形成、构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权”的建立,叙述了从织田信长“天下布武”到德川将军“元和偃武”的日本统一,描述了传承至尽的神道教、物语、和歌、俳句、浮世绘、猿乐、屏障画等独特的日本文化,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风云激荡的现代化进程,论述了中日战争的爆发和逐步扩大以至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陈述了“东京审判”的历史史实,分析了日本战后政治“55年体制”的解体,追踪了日本战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足迹。
《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聚焦于日本近代为激进的变革时代,填补了明治到大正之间的历史空白。甲午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又举全国之力与沙俄争夺东北。同时在华扶植代理人成为军阀混战背后推手,直至武装侵略中国。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与德国围绕青岛展开的攻防战一度隐匿于史料之中。而干涉苏俄革命,出兵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背后更折射出日本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博弈。本书将首次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为线索,跟随日本军事扩张的脚步,为读者展现日本军部逐渐成为国家主宰的历史。海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本书聚焦从1941年4月至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八个月,而非事件本身,从日本视角审视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关注其中的历史细节。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文笔精炼生动,为二战研究提供了宝贵参照。 作者发掘了大量罕见的日文手材料,提出了多年来一直被众多历史学家忽略的重要问题,例如:为什么军人、文官、外交官以及天皇将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带上危险的道路?为什么他们做出了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决定?与公认观点不同的是,本书认为,日本领导人其实认识到发动这场战争将带来毁灭与自我毁灭的后果,甚至在发动袭击前的几个月里,日本领导人原本可以避免这一对决。但一方面,日本对中国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日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面临资源短缺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扩大其在太平洋
《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讲述了日本列岛和日本人的形成以及“日本”的由来,剖析了日本独特的“摄关政治”的形成、构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权”的建立,叙述了从织田信长“天下布武”到德川将军“元和偃武”的日本统一,描述了传承至尽的神道教、物语、和歌、俳句、浮世绘、猿乐、屏障画等独特的日本文化,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风云激荡的现代化进程,论述了中日战争的爆发和逐步扩大以至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陈述了“东京审判”的历史史实,分析了日本战后政治“55年体制”的解体,追踪了日本战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足迹。
家徽是日本典型的文化符号,每种图案都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它起源于平安时期,原本只是绘制在贵族牛车上的记号。到了战国时代,家徽的数量和式样迅速增多,成为了各路武将鲜明的个人特征之一。进入江户时代以后,家徽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公卿武士家走进了庶民生活,商号、寺庙、神社、歌舞伎世家等都有专属的纹饰。到了现代,家徽仍活跃在冠婚葬祭等仪式和地方活动中。本书中收录的家徽图案多达千种以上,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脉络,依次介绍了家徽的构成元素、传承路径和代表家族。最后一章中还按照花朵、植物、武将、动物、自然现象、器物和几何图案等七大主题对家徽进行了分类。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几乎全国都沦为废墟,民生凋敝,生产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被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日本奇迹”。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的政治、企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一个与旧日本帝国完全不同的新国家。本书描写了从1945—1973年期间日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28年间日本国家重生的艰难历程。 本书是“日本三部曲”的后一部,它和《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一起,组成了日本近代史长卷,反映了1853—1973年日本120年的历史,以生动、客观和理性的笔触描写了日本现代化的完整进程: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重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这是一个下克上的时代,武士可以大鱼大肉,天皇过年都吃不上年糕。这个年代有仗义的屠狗辈,也有阴险狡诈的读书人。有狡诈的武士,有忠义的商人。军事笑柄的石田三成靠什么捍卫德川江山,真田幸村到底是不是日本军神,又如何败于德川家康脚下?德川秀忠到底是任君还是废物?本书存真去伪,为你展现一副不一样的日本战国画卷.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写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1000多年里,日本几乎不在中国人的视野里;1895年之后的100多年里,这个昔日在中国人看起来不起眼的边陲小国似乎是突然跳进了中国人的视野。 让我们渐渐地推开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个时代的重重门户…… 让我们回顾那一幕幕纷乱繁杂的历史画面……
田中角荣是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其政治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政治的演变和特点。张跃斌编著的《田中角荣与战后日本政治》分四个阶段,即青年政治家、实力政治家、总理大臣和“幕后将军”,全面介绍了田中角荣的政治轨迹,探讨了田中在政治上的成败得失,以及田中个人特质和战后日本政治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在此基础之上,本书对战后日本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若干重要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释,其中重点剖析了“日本式民主制度”的缺陷和弊端。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为名作《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