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很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这里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盛景,选自《东京梦华录》 作者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绘制的亦是北宋汴京的城市风貌。一书一画,对后世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景提供了一手资料。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
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具有影响的25个大战役:平津作战、冀察作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中条山会战、湘赣鄂作战、豫湘桂鄂大作战、远征凯歌。以战役为背景,突出介绍指挥将领的特点,作战的细节。同时也有蒋介石抗战思想演变、 国民党的备战举措和国民党的军事预案。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帝王和将相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帝王和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暗夜中的眼睛 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 1938》一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日本间谍可谓无孔不入,他们刺探和搜集的情报非常细致、精确,以致将那个时期中国各个方面的状况一览无遗地暴露在众人面前,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和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做了详细的信息铺垫。书中出自日本间谍及各类 观光客 对中国政治、军事、民情和民心的分析,可以看到那时中国由于人穷国弱、民国政府无能腐败而处处被列强鄙视和欺侮的事实。这既刺痛着我们的心,也真实反映了那时中国的现状,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镜鉴意义。
首饰史,即文化史。 本书通过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将首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及相应的典章制度、附着其上的其他文化信息等逐一进行分析和考证,史论结合,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与人的密切关联:首饰与人贴身相伴,是身份、技艺等等的重要象征,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哲学思想、审美标准和文化思潮。通过研究首饰这个物件,我们所要发现和研究的是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中国古代首饰史》的撰写工作耗时四年,体例上以朝代为顺序,以中国古代首饰的五大门类 头饰 耳饰 臂饰 颈(胸)饰 手(足)饰 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以首饰的文化阐释为线索撰写而成,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等等的综合性图书。 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
本书是唐五代笔记小说《龙城录》《开元天宝遗事》《大唐传载》《尚书故实》和《中朝故事》的合编译注本,主要记载了唐代的帝王将相,乃至普罗大众的轶闻趣事和坊巷传说,内容广博,文笔生动,兼有史料价值,多方面地反映了唐代及其前后时期的社会风情。
★ 天涯社区1999 2016经典原创作品奖 ★ 现代战争启示录,全景展现多国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 多角度解读日本自明治维新兴起,至二战战败投降全过程 ★ 还原战争细节,揭秘历史真相,思考民族、国家与人性 太平洋战争 系列图书,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地呈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本系列图书披露许多史实,情节生动曲折;作者文笔流畅,引经据典,脉络清晰,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个人见解。 本书系 太平洋战争 系列*部《山雨欲来》,主要讲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国主义的兴起,以及中
《英国国家档案馆藏鸦片战争史稿》( 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1840-1842),英国陆军部于 20 世纪初编纂,递藏英国国防部档案馆,现藏英国国家档案馆。 全书详载英军在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军队调配情况、战役状况及英军伤亡数字。附录部分详述英方海陆军队在战争中的分布情况、各次行动中返还兵力及伤亡情况、英方参战军官名录、 武器装备 细目等。均未见于目前中英鸦片战争研究所依史料。虽然不免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但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老照片》第一四九辑共收录二十篇文章。 故时风物 栏目有四篇文章,李洁解读云志艺术馆馆藏的一组1954年上海的老照片 东德共产党代表团游览上海的影像,展现了新中国初期上海的真实风貌;另外,还有牛国栋的《我们的自行车时代》,李建华的《国立音乐院校址变迁始末》,谭金土的《苏州北寺塔的历史影像》。 名人一瞬 栏目有两篇文章,一篇是陈虹回忆父亲 陈白尘教授的文章,一篇描写的是中国动力工业的创始人 魏如先生,一个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的风云人物。此外, 旧事重温 和 私人相簿 各有四篇文章。 旧影钩沉 栏目有两篇文章,文史学者杨潜考证的《庚子事变后的午门》,透过云志艺术馆所藏老照片,解读紫禁城 沦陷 于外敌之手这一创痛至深的国变中标志性事件,让后世窥见了几缕鲜活的晚清官场镜像;文史学者晏
《东京梦华录》全景式地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的风貌,典雅而富有趣味。 本书特邀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师作画近百幅,精美雅致,并精选宋画数十幅,与文字相得益彰,使得全书富有美感。
本书是对《资治通鉴》一书精髓思想的节录与解说。《资治通鉴》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全书宗旨,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资治通鉴》对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还有许多极具价值的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所推崇。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由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54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本书由现代文史大家、书画家瞿蜕园选编、译注。瞿先生选篇注重事件的连贯性,读起来首尾相连,文意贯通,眉目清楚,克服了原著编年体述事零碎的缺陷,使读者能了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也可窥见《左传》全貌。本书的作者亦为史学大家,翻译和注释都只取达意为止,不采取过于严格的考证方式,以免增加读者不必要的负担。
★现代战争启示录,全景展现多国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多角度解读日本自明治维新兴起,至二战战败投降全过程 ★还原战争细节,揭秘历史真相,思考民族、国家与人性 ★天涯社区1999 2016经典原创作品奖 太平洋战争 系列图书,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地呈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 本系列图书披露许多史实,情节生动曲折;作者文笔流畅,引经据典,脉络清晰,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个人见解。 本书系 太平洋战争 系列第二部《铤而走险》,主要讲述诺门罕战役,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资治通鉴故事(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 学典藏》编著者文若愚。 《资治通鉴故事(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学典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 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 卷,记载了一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 的历史,内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 ,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 ,视之为之书。 这本由文若愚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精选了原著中为人所称道的200余个 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曲折复杂,留下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其中仅文献资料,就有近万件、数千万字。过去各级各地党史、档案、文博等部门,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但大都是分散的、不够系统的,而且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尚未编辑出版,分散保存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方,既不利于保存,也不方便研究利用。尽快汇编出版一套兼具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以供社会各界使用,既是党史工作部门重要责任,也是一项有利于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基于这些考虑,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通力协作,编辑出版这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是与中
《老照片》第一四八辑共有十八篇文章。 名人一瞬 栏目有两篇文章,有张耀杰重新补充改写的关于陶曾榖与蒋梦麟的二婚爱情故事;记录了1949年徐悲鸿与江丰的会面的场景,展示了徐悲鸿为新中国诞生奋袂欢呼的献礼作品。 旧影钩沉 栏目,胶济铁路文史研究学者陈宇舟考证了20世纪20年代胶济铁路大修的一张合影,内容翔实可考,极具价值;于岳在收藏网上淘到的一张抗战时期在福建省漳浦县(今属漳州市)印石山的合影。 人生况味 有两篇文章,李硕讲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住在青岛西镇云南路上的两家人的亲密往来和时代友谊的源远流长,其中还讲到了黄晓明小时候与作者家交往趣事;还有杭州正兴复记酱园的发家史。 故时风物 有两篇文章,分别是吴巍巍的《福建协和大学旧影》和刘鹏的《1945年英国人眼中的成都》,展现了一座历史名校的发展起源和外国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全书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期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本书由民国著名教育家、编辑秦同培先生选编翻译注释并点评,商务印书馆编辑、学者宋晶如先生予以校订。凡《汉书》原文篇幅过长不必全文收录者,或者其中章节内容独立性强的篇目,本书在选辑时予以节删。文中难解字句详加注释,译文浅近晓畅,颇便阅读。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收录了珍贵的端方历史影像,讲述了一位邮局职员不平凡的人生,记录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美专的历史,继续述说北师大女附中的故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回忆了她独自乘车去河北团泊洼农场探亲的往事,讲述了出身名门的母亲在家道中落后的艰苦生活,以及一对 小花童 在抗战胜利那年参加 胜利婚礼 的有趣经历,等等。
红装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本书收集、整理并翻译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外交官爱利生、爱斯比等人于 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8 月,从南京向美国国务院、驻东京大使馆、驻北平大使馆等机构发出的外交文件,包括电报 158 份、报告 17 份、月度总结 5 份、备忘录 2 份、信件 2 封,共 184 件。这些外交文件近距离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对中国及美国财产的破坏及其组织运行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占领下南京城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美国外交人员为保护中美公民权益、维护对中国百姓的基本人道待遇所做的努力。这批外交文件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及之后情况的为数不多的连贯性官方材料,对南京大屠杀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北京正阳门的历史变迁;刊登了华西协合大学蓝天鹤先生珍藏的私人相簿中的多幅老照片;再现了1931年武汉水灾的真实场景,忍不住 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兮
《老照片》第一五四辑共有十七篇文章。 旧影钩沉 之《一座战时兵工厂的影像记忆》披露了五十三兵工厂的一组照片。 私人相簿 有六篇文章,其中《澎湖舅舅的家藏照片》描述了无法割舍的两岸亲情,令人动容;《母亲的眷恋》讲述了在台属联谊会工作的母亲为祖国统一的家国梦奔走的故事。 事件写真 之《阳夏之役中的荫昌》以云志影像馆的相关收藏为切入口,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佐证。 旧事重温 的三篇文章,分别聚焦野营拉练、寻常巷陌和 小三线 记忆,颇具年代气息。 人生况味 有3篇文章,其中《诗人的合影》展示了七八十年代文学青年的交游唱和。 名人一瞬 之《一面永恒》展示了清史泰斗戴逸的一个侧面。 逝鸿片羽 之《一本民国复旦生的日记》真实反映了战争环境下百姓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