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东北诸民族、北方诸民族、西北诸民族、西藏、西南诸民族、中东南诸民族六编。各编以单一民族史成章,各章以各民族的形成和演化为脉络,清楚地叙述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法高远,史料丰富,线索清晰,行文流畅。一册在手,各少数民族之史迹一目了然,可极大地方便广大历史爱好者对于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本书是我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为我国民族院校的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为我国民族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了一本全面系统的教材。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歌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还有从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这便是该书之所以成为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原因。
历史,是人类事迹、思想与生活形态共同熔铸而成的复合体。在光辉灿烂的历史表相下,往往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诡异情景、怪诞无比的另类风俗,以及难以启齿的骇人密谋。它们在大多数教科书中被刻意忽略不提,却是更全面了解历史真相所不可或缺的要素。《黑暗历史现场》以图文穿插说明的趣味形式,涵容政经、文化、风俗等各个面向,试图颠覆既有的简单解释,呈现出历史黑幕下无比真实却不可不知的一面。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的内容主要关注中国历目前的国家建构、族群认同问题,同时对近年兴起的“新清史”亦多有回应。
居住在意大利中西部地区的亚诺河与台伯河之间的伊特鲁里亚人在公元前的1000年之内迅速在古代世界中崛起,那里的矿产资源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商人,其中主要是来自希腊的商人,他们影响了伊特鲁里亚的政治、文化及艺术主向,使伊特鲁里亚成为了一个由独立的城邦所组成的松散联邦。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中,在伊特鲁里亚的艺术品中,以及伊特鲁里亚给西方文明留下的印迹中,都有维兰诺万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700年)伊特鲁里亚的成分存在。
你有没有曾经注视过镜中的自己,虽然皮肤不算白皙却应该怎样也称不上是黄,然而东亚人长久以来却都被称为“黄种人”,这种说法显然不是在客观描述我们的肤色,而是冲着西方“白种人”而被“发明”出来的。 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本书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近年影印出版的敦煌古藏文文书进行深入的研究,详细而系统地阐释了唐代吐蕃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其中包括吐蕃与青藏高原、天山南北诸族的关系,吐蕃与南亚、中亚各国的关系,吐蕃文书中所见的西域部族和名号,藏、汉文献中所见的西域地名与交通以及吐蕃历史文献的考论等方面的内容,对民族史和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参考价值的力作。
无论是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很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打造了众多曾经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的冲击和城市的转型,很多上海老品牌面临经营危机,有的不断突破寻求复兴,有的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本书试图追随历史的脚步,选择五六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老品牌,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还原这些上海老品牌的发展之路,以点亮城市的名片,唤起国民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梳理和分析,力图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本书通过讲述各个公主的和亲历程,对唐代的和亲之路的研究,探讨了和亲的原因、背景、性质、唐代和亲政策的历史意义和特色等问题,为研究唐和亲之路与丝绸之路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