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宰相》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宰相近100位,对各个时代的宰相给予较多的篇幅,内容详尽,行文有致。可使广大读者能够了解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宰相的历史政治舞台上几平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翻开历代宰相们用头脑和手脚描就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的才干超群,为一代之治改;有的智识平庸,无几多之建树;有的清风两衲,成一代之清流;有的卖官鬻爵,兴一朝之浊浪;有的直言敢谏,置项上人首于度外;有的阿谀逢迎,保头顶乌纱以苟生;有的百代遗臭,有的万世流芳。《中国历代宰相》由剑楠等编著。
晚清名臣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一百余年来影响国人至深至巨。《曾文正公家书》自光绪五年付梓,坊间不知印行凡几,以迄于今日各家刊本遍天下。不过,各家刊本所依据的光绪五年刻本错漏、删节处颇多,因而使读者至今难窥全豹。 本书依据曾氏后人所藏家书手稿、抄录附件,一一比勘、参校刻本所夺、所讹。其中,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曾国藩及其家人亲笔家书墨迹1047件,湖南图书馆藏曾国藩亲笔家书墨迹25件,均据摄影或复印件整理。2)抄件——湖南图书馆藏曾国藩家书的“录副抄件”(照手迹誊录)和“发刻抄件”(再次誊录后,拟发刻的书信作出标识,拟删节的文字作了钩乙,并将信末所署月日移至信前题目之下)。手迹已经不存,只能据抄件收入本书者,计673件。3)刻本——光绪己卯(五年即公元18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和《家训
曾国藩一生官至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曾国藩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实际是慈禧太后)三代君王,历时34年。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王朝的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赵之谦》作者赵之谦在书法篆刻史上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其篆书初学浙派丁敬,后学徽派的邓石如、吴让之,兼两派之长,以汉印为底,且包容秦权、量、诏版等文字,古拙朴厚,在近代篆刻史上独树一帜。其书法则先学“二王”和颜真卿,再以此为基础去吸收和融汇篆、隶、楷、行、草特点,且以北魏石刻铭文为基础,白成‘格,在书学的碑学思潮中有重要的代表作用。由于上述书法篆刻上的丰厚修养和独特造诣,使赵之谦的绘画在画坛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纵观赵之谦的绘画,其内容题材与绘画风格有一种兼容并蓄的基本风貌。他画人物,也画…水,但主要以花卉名世。从师承上看,赵之谦所学诸家在风格上亦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