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徐世贵、蔡淑卉基于自身多年来对听评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潜心研究,通过理念篇、听课篇、评课篇、校本篇和专题篇六个板块,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的艺术。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教师能看得懂、用得上。本书既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又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新思维》结合一线教学实例,提供了系统性、结构化、落地的 以学习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指导策略。具体包括:如何进行学情分析设计,以保障跨越教与学的鸿沟;如何进行学习动机激发,以保障师生共创教与学的共鸣;如何进行学习目标设计,以保障师生共承教与学的责任;如何进行学习内容设计,以保障师生共创教与学的载体;如何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以保障科学遵守教与学的规律;如何进行学习评价设计,以保障师生实现教与学的改进。
本书是 2010年出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的第二版。*版自出版以来,因其实用性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好评,并带动许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和再实践,让更多师生从被动应付作业中解脱出来。 八年来,作者对作业的布置、查收、批改等又有了新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各地也涌现出许多致力于作业改革的教师。为此,作者对*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删除已成为常态做法的相关章节,并补充自己以及多地不同学科一线教师共计 40余篇新的作业案例,使得本书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十余年来,作者全力做着一件 小事 ,即研究作业、创新作业,以自己教室的 微革命 推动 作业的革命 。由此,让学生爱上作业!让作业成为师生的一件快乐事儿!
这是南希 爱特维尔《在中学》这本经典著作的*版本。在本书中,南希分享了她四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其中细节之多,之精彩,无可比拟。此书1987年一出版,就以其创新意义而大受欢迎,广受赞誉,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课堂中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这两者间的"缝隙"。通过描述她自己在课堂中所遇到的挑战困难和应对,南希打破了我们传统的以练习操练为主的写作教学理念,探索了新的写作教学发展的途径 读写工作坊。对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上海教育-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权威、实用、详细的学习方法。特级教师循循善诱,对各科目的学习指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他们的学养与胸襟,也值得学生与青年教师揣摩与学习。
教师写作是 可教 的,包括一般的写作素养以及一些专业的表达训练等。本书的定位是一本入门级的教师写作指导书。本书分为七大模块,包括教育新闻、课例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书、微课,以任务为导向将这些内容 课程化 ,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本书剔除了很多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内容,倾向于讲述教师写作应知应会的内容,如方法、程序和规范,以便教师写作时按图索骥,快速上手。
本书以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时代楷模吴蓉瑾的成长、教育理念与心得为主要内容,以师生文字对话的形式呈现吴校长的情感教育实践。吴校长开创的师生 晴雨表 ,为学生表达心声提供了倾诉的平台,本书中选取的师生对话展现了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此外,本书也展现了吴校长将情感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值得广大教师研读学习的从教参考书籍。
在布鲁纳的所有著作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是早年的《教育过程》(1960),一是晚年的《教育文化》(1996)。它们代表了布鲁纳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认知主义与文化主义。因此,要认识到布鲁纳思想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认识从“认知主义”向“文化主义”转折的关键。《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收集了布鲁纳这两部重要的作品——《教育过程》(TheProcess of Education)和《教育文化》(The Culture ofEducation)。《教育过程》是布鲁纳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早期“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是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晚期“文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概念是文化、心灵和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框架。
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 本书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全书以宏大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在仔细阅读和认真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的“懒”教师。 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但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老师却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就要调查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据调查,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自身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以及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等等。本书针对不同的原因形成的学困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成功的解决方法以及深入的理论剖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小学数学说课指导》一书语言风格简练专业,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说课案例分享,对小学数学说课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本书主要分成上、下编,第上编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作者多次参加评比型说课后获得的点滴经验,共有三个章节,分别是 章认识小学数学说课、第二章小学数学怎样说课、第三章小学数学说课的技巧。下编是说课稿范例,作者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领域这四个领域中选取了48篇说课稿范例,每篇说课稿都按15分钟的要求精心准备,以期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所帮助。 其中精选的8个视频说课示范 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记录和反映的是一名优秀的中学思政课教师,一步步从一个普通教师到教育专家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总结。全书由 教研篇 育人篇 素养篇 三个篇章组成,内容有教学论文,有优秀说课稿,有教学设计,有课堂实录,也有鲜活生动的教育感悟和随笔,是一个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生涯的高度浓缩。如 教研篇 中以 为学生站稳三尺讲台 为主线,内容既有作者的获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模式研究,还有作者作为学科专家给思政老师做的培训讲稿。 本书不仅对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青读者有学习价值,也能给资深教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了解教育一线工作者所思所想的全新视角。
本书为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教育随笔的结集。文章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 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但,读完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空洞无奈形同沙漠乃至有点绝望的心海里,似乎有了点希望和亮色;展眼四顾,再看眼前的社会,似乎有了点儿信心和希望,是的,信心和希望!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这是一个高
《做终身学习的教师》内容涉及学校教育的管理思想、教育理念、教材教法、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阅读欣赏等多个方面。文章导向正确、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强,是我国工作在*线的教师教学研究探索成果及教学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总结,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 向读者阐述了教师快速成长的专业素养,剖析了教师如何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根植于自身教育体悟的专业成长经验,帮助那些不甘平凡的、不放弃成长的老师少走弯路,帮助更多的教师摆脱成长困境,突破成长瓶颈,成为优秀的、高效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