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传统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师生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就能凝聚全校力量,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反之,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传统的学校,师生员工就会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本书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该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在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步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出版本书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书是陶继新先生对20所名校采访之后的报道汇编。书稿就这些名校不同的办学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细述这些学校发展过程的同时,展现了师生成长的脉络。本书无疑可以对中小学发展的路径起到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
本书是本也是当前本探讨对话型教育领导之道的专著。它集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于一体,是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育领导与管理者、班主任、教师认识对话、应用对话和发展对话的实用指南。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在各种情境和多元社会中发展关系,促进理解,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卡罗琳·希尔兹博士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学校领导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曾在公立K-12学校中任教18年之久。她已出版3部专著,发表80余篇论文及报告,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管理和学校领导。马克·爱德华兹曾在中学当过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20年在高等教育与现代化、大学管理等研究领域以及教育与文化启蒙等方面所发表的系列学术论文和访谈文章。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围绕人的现代化与文化启蒙而展开;第二部分包含大学多元质量观、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大学管理及高等教育理念深层转型等方面的重要探索;第三部分是关于文化启蒙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访谈文章。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建设的深入思考和设计理念。 本书的作者衣俊卿先生是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专家,对文化哲学的创建与繁荣具有奠基性的贡献。同时,11年的大学校长生涯,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