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篇构成。*篇从 4 个切入点解释广域规划的概念与内涵。第 1 章对日本广域规划的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以可持续性社会发展为目标,就当代社会条件下重构广域规划体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第 2 章聚焦于多元化价值的 多元统合 论进行展开说明,对能够 整合 多元意见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论述。第 3 章则以地方城市为舞台,对区域自主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成果进行整理,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自主化发展理想状态。第 4 章广域规划核心内容,针对产业振兴展开专题论述。结合亚洲各国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实践,区域产业政策的理想状态进行系统论述,对持续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必要性进行说明。第二篇为案例分析。第 5 章列举日本国内实例,通过对东京圈、近畿圈、中部圈大都市圈规划评价,以观光为主题的区域合作动向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针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15年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首先,以描述的方式交代15年间城市设计所发生的复杂而有趣的事件,对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管理操作过程进行了客观展示和呈现;其次,通过这些事件以及实地调查访谈,将城市设计原型与实施结果进行比照,总结城市设计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后哪些方面得到了实施、哪些没有得到实施、为什么没有实施,并对其设计结果和管理实践过程作出评价;后从社会结构性因素和城市设计实践主体两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作成因解释。 《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实施与评价》可供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等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有关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中心已经成为后工业化伴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大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普遍现象。首先,本书从分工视角出发,结合四大类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具体分析,深入解释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细化以及这种分工在空间上集聚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不同行业的空间叠合进一步讨论了多中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征。*后,理论结合上海实践,补充了特定制度和环境下分工程度对于城市多中心影响的相关认知。 周静编*的《城市多中心发展的驱动力--基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细化的研究》适合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师生阅读和参考,也可供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工作的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与参考。
什么是“翡翠城市”?美国的城市发展专家琼·菲茨杰拉德给出了清晰的定义:以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为路径,以扩大就业、提升社会公平为动力,争取城市的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综合成果的城市就是“翡翠城市”。 世界上有这种令人向往的“翡翠城市”吗?有,琼·菲茨杰拉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怎样建设和谐、美好的令人神往的“翡翠城市”?菲茨杰拉德给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可供学习参考的众多欧美城市样板。作者深入考察研究并详细介绍了欧洲、美国的十几个城市,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上,分别发展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和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绿色交通、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建设节能型城市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本书作者琼·菲茨杰拉德因出版本书《翡翠城市》而获得
本书为“小城镇规划设计实用丛书”的市政工程规划册。书中系统概括与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反映了相关科研与教学的成果。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管线综合、环境卫生等工程规划及小城镇市政规划案例分析10个部分。 本书可作为从事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工作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用书与相关培训教材。
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学府将其选为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