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图谱: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是一部工具书,它成功地将解剖图片与简短、精确、实用的文字阐述结合起来,不仅能供初学者使用,*程度地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好奇心,也可协助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宏大: 528页,含400多幅精美的绘图,超大版印刷,图片清晰,便于理解和学习。二是内容丰富:在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的概况、发生发育、基本组织等内容后,从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第三是基础与临床结合:在 人体概览 之后的每章末尾,都附加了与该章内容对应的常见疾病,不仅充分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增加读者的学习兴趣。本书以解剖学图片为主,辅以组织学图片和病理学文字叙述,按照概览、皮肤、肌肉、骨骼、关节、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病理学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新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共分63章并含附录:包括大体解剖和标本制作技术;细胞和组织标本制备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等原位分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交叉应用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细胞凋亡和细胞增生活性的理论和技术;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理论和技术;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转基因及基因剔除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激光共聚显微镜以及远程病理技术;临床细胞和组织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及应用等。本书编者注意在内容继承传统技术中的精华,并且力求与国际上新的病理学技术轨,反映学科交叉渗透和病理前沿的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病理学技术的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中所用的名词不仅量多,而且广泛涉及其他基础医学和不同门类的临床医学,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 本书编写主要以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大纲”和卫生部规划教材新版《病理学》为依据,与《病理学》教材各章相对应进行编写,以方便医学生使用;也参考了大量、外有关书籍和病理学新进展、新技术,因此每章后面附有相关的“附加名词”,由于有些附加名词无法归在某一章,故另加了一章“其它附加名词(包括病理学新进展、新技术)”。上述所有“附加名词”仅供读者参考。为了加强医学生学习病理学英文专业名词,本书后面附有“病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病理染色技术是病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各种病理诊断,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本书以刘增辉1984年编写的天津医科大学“卫生部委办病理医师进修班”讲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多年来实际工作经验、体会,以实用为主,主要供各级医院病理科技术人员及病理医师工作中参考。
《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共61章100余万字。《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概括了诊断病理学的要点,反映了诊断病理学,特别是肿瘤诊断病理学的新进展;尽可能使内容达到准确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文字表述尽可能做到简明性、条目性和整体性。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遵照中华医学会的部署,组织60余位有关专家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不助于病理医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相关学科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等各界人士了解有关的病理学知识。
王哲和李增山等主编的《西京病理科临床工作手册》回顾了西京医院病理科发展历史,总结了病理科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详述了住院医生培训的制度和要求。按照我们平时工作的程序。制定了外科病理取材的程序和各系统肿瘤诊断标准化报告的详细要求。
本书是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关于医院病理科的性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总则、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和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共4章,其中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部分属于指导性规范。本书旨在加强病理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社会全面认知医院病理科的重要地位,是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人员的书,也可供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病理学的不断发展, 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在,细胞病理学已经逐渐从解剖病理学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关于细胞病理学的专著很少,还没有一本系统地介绍体液细胞学诊断的专业书籍。翻译这样一本由的细胞病理学家赛叶阿里(Syed Z. Ali)和艾德蒙赛巴斯(Edmund S. Cibas)所撰写的专著,可以填补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希望通过此书中文翻译版的发行,我们这些在海外工作的病理医生们能够为促进外病理专业的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此书的中文版由原纽约州立大学细胞病理学主任陈小(Frank Chen)博士主译, 北京大学医学部刘翠苓博士主审。西纽约病理协会的许多病理医生也参与了此书的翻译。此书的内容囊括了所有的体腔积液,并包括了淋巴和转移癌的细胞病理学。另外,此书还描述了常用的辅助性诊断技术,包括免疫组
本书对目前已知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妊娠绒毛膜癌、持续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以及胎盘部位超常反应。以遗传学背景、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临床病理相关性为重点,该书配以大量清晰的组织学图片,对各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了详细描述。该书尤其强调了近年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全书反映了该领域研究进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出处。
《瘢痕防治蔡景龙2016观点》内容简介: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瘢痕生长超过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本书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甲状腺细针穿刺(FNA)专题会议”的成果,研讨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报告术语和形态学诊断标准。 全书以“标本无法诊断”、“良性病变”、“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等总体分类为纲,包括Baloch等起草的各个具体分类的定义和形态学诊断标准。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病理学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新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共分63章并含附录:包括大体解剖和标本制作技术;细胞和组织标本制备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等原位分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交叉应用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细胞凋亡和细胞增生活性的理论和技术;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理论和技术;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转基因及基因剔除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激光共聚显微镜以及远程病理技术;临床细胞和组织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及应用等。本书编者注意在内容继承传统技术中的精华,并且力求与国际上新的病理学技术轨,反映学科交叉渗透和病理前沿的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病理学技术的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章、第5章和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新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2011版收集了一些新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人类目17“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修订版)》的出版,
《简明病理学技术》介绍了随着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病理技术人员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和分析。基因检测、数字化切片、计算机自动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都要求病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诊断知识和研发能力。病理技术队伍需要临床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人才,并加以病理技术操作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与现代病理学相匹配,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病理技术专家。
生殖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殖健康相关医学的学科,是集成的、多元的、创新的和实用的科学,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密切相关。鉴于生殖医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重要地位的不断提高,开展生殖医学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这对于加强医学生对生殖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培养生殖医学的专业人才。提高生殖相关疾病的科研和诊疗水平,以及改善民众生殖健康的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生殖医学教育刚刚起步,系列教材的建设更是空白,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决定组织编写并出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系列卫生部规划教材,《生殖病理学》就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在简述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生殖
本书编写内容齐全,信息量大,文字简明扼要,以条目式和纲目式风格为主,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每个疾病项下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特别侧重于镜下病变特征和特殊检查中的免疫组化染色。 本书既能反映目前诊断病理学发展情况,也能充分体现诊断病理学实际,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供各级医院具有临床病理诊断基础的病理医师,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及临床相关学科医师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