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的主要内容均由许多新生儿专家撰写,一些内容选自近年中国医科附属盛京医院继续教育项目“产房内新生儿急救学习班”的讲课稿,或在近年“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发表的专家专题讨论稿。既结合我国国情,也包括外的有关进展。这些内容对我国围产人员,特别是参与产房内新生儿急救的产儿科医生、护士将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在上海市卫生局的组织下,由上海市妇女保健所和全市产科、急诊科、心内科、妇幼保健等知名专家编写。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之一的《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及网络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本书汇集了上海市助产医疗机构报告的孕产妇危重案例,既包括妊娠并发症和常见妊娠合并症,又包括罕见的、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通过介绍案例临床资料、会诊抢救经过及专家点评,展现了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网络构架下各级产科专家、多学科专家和卫生管理部门共同救治危重孕产妇的经过,提供了产科各类危重病例的组织抢救、诊治思路和方法,尤其对案例诊治中不足之处进行的针对性分析点评,为各级临床医师在危重孕产妇救治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剖宫产是妇产科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术,对于减少高危妊娠及高危分娩对母婴的损害有积极作用。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周基杰教授在分析传统剖宫产术对母婴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以母婴安全至上为原则,设计了一种剖宫产手术方法,对于减少剖宫产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本书介绍了周氏剖宫产术的解剖与生理,手术步骤及有关周氏剖宫产术的问答与解析,本书叙述力求简明扼要,手术图谱采用彩色照片,尽量使读者按图谱即可施行技术。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死于产后出血的人数估计可达到25万/年,通过较好的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的转诊等措施,其中许多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本书介绍了有关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关于这一主题的出版物很多,但真正综合性的读物尚不多见,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向临床妇产科医生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 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产科医师,介绍产后出血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成功用于抢救的新技术。用大量事实证明,新技术优于紧急子宫切除术。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宫缩乏力及其他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治疗和远期效果等知识。 本书特别邀请世界专家团队撰写,目的是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本书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处理产后出血提供参考,
本书由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主要成员编写,介绍了常用介入性产前诊断实践技术,涉及绒毛活检,羊水穿刺、脐带血穿刺、胎儿镜检查、胎儿组织活检等,每种技术详细描述其发展历史、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术前准备、穿刺及检查步骤、并发症等,侧重技术环节和临床操作细节。旨在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质量,为制定规范化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提供基础。本书可作为产前诊断继续教育培训,可供产科医生、研究生和实验室相关人员临床工作参考。
阅读本书,您可以了解: 准妈妈在产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这些检查对准妈妈有什么意义? 什么情况下,准妈妈需做一些特殊项目的检查? 检查时准妈妈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哪些检查强、可以帮助准妈妈了解胎儿的健康和发育情况? 哪些异常结果需要引起准妈妈的关注? 体检表中的各种数值都代表什么意思?
目前我国无产科危重患者ICU入室标准,而产科医师ICU知识培训对提高产科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相当重要,希望《高危孕产妇重症监测与治疗》能弥补我国这方面的空白。全书共分四篇38章,分为高危孕产妇基本理论、监床常用监测方法、高危产妇临床救治各论和治疗常用技术与药物共四篇。《高危孕产妇重症监测与治疗》重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于ICU的医师和妇产科的医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