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笔者在乡村从医多年的临床实践随笔记摘,共分三篇。篇是单方、验方,主要介绍对内、外、妇、幼、五官、皮肤、中毒等常见病的防治;第二篇是对奇、怪病的临床治验摘选医案,并附摘有古、今名老学者、专家的论治、方药;第三篇是以杂谈摘记的方式对疑难杂症、老年病及血管病、乳腺增生、乳腺癌,进行了专病防治和系统的详细论治,并附摘了经典论治和全国名老专家、各地医院治疗方案。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来讲述心身医学和疾病的基础理论。中医部分主要是依《黄帝内经》这一中医经典,将其中涉及心身疾病方面的心理、生理、发病、诊治、预防养生等内容提炼出来加以归纳,形成系统的中医诊治理论;西医部分阐述了现代医学的心身疾病的概念、范围、治疗原则、心理卫生保健和预防等基础理论。下篇:按身体的各系统划分,分别从中医和西医对身体各系统常见的心身疾病诊治进行全面阐述;其基本内容的构成包括: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分型论治,西医治疗,心理治疗,疗效评价,诊治案例。
《中西医结合痴呆诊疗备要》立足临床实际,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痴呆的现代医学概念、国内外的流行病学概况,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与痴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临床各类型痴呆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诊疗、护理及管理,还从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阐述了痴呆的诊断流程。《中西医结合痴呆诊疗备要》纵贯基础和临床,汇通中西医,为临床医生、医学院校研究生、痴呆照护者值得研读之作,也是痴呆临床诊疗中较好的参考书。
广东省中医院创建脑病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与西医结合、内科与外科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内治服药与外治及练功结合。坚持人本主义,体现人文关怀。对中风病的防治,依照卒中单元理念,穿透各类多层面多环节的疾病时空,将现有的康复手段加以整合,不仅强调早期介入康复,并且注重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以预期实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与精神状态的恢复,还要减少并发症的目标。本书是由主编陈红霞、黄燕教授与谢仁明博士等专家群体认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汇总分析,撷取精神,结合国人国情所需编写而成的。
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到2020年时,慢性病将夺取5000万人的生命,死于慢性病的人口数量是那些死于传染病如肺炎、等疾病人口数的6倍多 在更年期之后,有许多疾病的发生率都人为上升,而且若是忽略的话,这些疾病往往是会致命的。例如:子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生率都在更能期后快速上升。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长期下来也会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若这个时期没有适当的保健指导,这段漫长的岁月将会是黑白的。
本书依据西医疾病分类方法,介绍了妇科常见病的诊治,每一种疾病都分为西医和中医两部分。西医部分论述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内容。中医部分则阐明了其病因病机和辨证论证。全书较好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疗法。
《龙华名医临证录:胡建华学术经验撷英》很多内容是从胡建华教授大量论著中选取的精粹。包括胡教授的“医事传略”、“膏方运用”、“临床科研”、“论文精选”等篇章。《胡建华学术经验撷英》内涵丰厚,编排精当,文风朴实,科学性、应用性强。这不仅是一部高水准的学术专著,而且还是年轻一代中医学人进入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殿堂的教科书。读者可以从中领略老一辈中医学者学医、从医的艰辛和成才之路的历程,可以感知他们来自实践又升华为理性的学术思想与经验的探索和形成的过程,可以学习他们处理“为医”和“为人”、“做学生”、“当先生”、“精医术”和“重医德”等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读者还可以从事借鉴前辈专家毕生探索和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到期还可从他们失败的教训——“失手篇”中吸取营养,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李达主编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血小板重度减低状态病患与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人群如何起居、饮食调养、消除诱因与自我防护、适度运动,及其预防反复发作与防治进展等内容;“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了患病后如何进行中西疗,尤其介绍非药物疗法,诸如外治法、预防措施等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常用中西药物不良相互影响及其药物、;“医患互动空间”介绍了患者及家属关心的常见问题,进行寻医问药的指导。本手册的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药物、饮食、防护、起居、环境、寻医用药等方面的防治与康复知识。可供患者、家属、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务工作者及护士、
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无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我们编写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一书。本书较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先进护理理论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献资料,并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供全国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参照使用,同时也作为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内容共分两篇:篇为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每个疾病均按照中西医结合临床思 维,从概述、中医辨证常见证型、评估,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指导六个方面进行编撰,共有197种疾病。第二篇为护理操作规程,包括临床中西医各专科护理操作规程88种,诊疗技术护理配合37种。 编撰《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一书,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广大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肿瘤治疗在手术及放化疗方面取得较大进步,肿瘤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本身毒副作用和晚期肿瘤痛苦较大;中医药虽然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欠缺,但是对于调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整机体状态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有较积极的作用。本书拟强调肿瘤西医“攻击性强的特点”,结合中医药“防守强的特点”,争取达到损伤反应*小,痛苦较轻的目的。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目前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仅次子心血管疾病占第二位,在我国则位居十大死亡原因的首位。对于肿瘤,人们普遍怀有恐惧心理,很多人认为,不得肿瘤只能听天由命。难道我们真的对肿瘤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关键是在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肿瘤的预防主要靠患者本人,人类肿瘤的80%一90%是由外界环境中的癌因素引起,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预防癌应从饮食开始。 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癌症的关键,这就是要求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瘤的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肿瘤的早期症状。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在家庭康复的过程中,患者本身的努力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肿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要积极主动地与肿瘤
《中医与西医:对抗过敏性疾病》介绍了李秀敏博士和他的团队探索从传统中医(TCM)中发展而来的草药配方,并且经过西医技术对这一配方进行了严格检验。从根本上说遵循的是对于人类免疫学复杂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治疗难以治愈的过敏性疾病如皮肤过敏、哮喘等等。尽管作者是一个对实验和临床调查研究这些方法的严格的坚信者。在同行评审期刊当中报告调查研究结果的重要性,Ehrlich在这本书的结尾所描写的病人的故事,为中医作为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法的承诺,提供了有趣而令人信服的证据。同样的,在这种惊险小说的精神之下,Ehrlich的书引出了一系列的激动人心的令人惊讶的结果,包括中医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改变有关过敏的国际课程的可行方法的探索,以及整合医学独特视角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