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千金翼方》由[唐]孙思邈著
在中医上,穴位是针灸的刺激点,学名叫输穴,是经络与气血在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既能够反映体内气血的病理变化,也能够反映体内脏腑的病理变化,同时也是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按压等手法按摩穴位,能够促进能量(气血)的流动,刺激穴位区域的神经和组织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增强自愈力及免疫力,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协调,使身体更加强健。
《中医推拿与影像学读片分析--附131例临床典型病例报告(附光盘)(精)》为作者吴文豹近年经治的 131例骨伤科典型病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选用数百幅预、胸、腰椎,髋、膝关节和跟骨等部位的X线、造影、MRI、3D成像等影像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和推拿疗效进行专业读片分析,从影像学角度解读患者病史主症、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医推拿在骨伤科疾病对症治疗中的实际作用与疗效。本书为临床中医师在治疗颈腰膝腿痛类疾病时的影像学读片分析提供指导,可为推拿医师正确认识西医骨科的临诊资料提供参考、借鉴。
耳针疗法是祖国医学针灸学的一部分,它具有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应证广、疗效迅速的特点,早已被广大中医工作者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年来,耳针疗法迅速普及,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形成独立的体系。为了便于大家准确选取穴位,应用于临床更为有效,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图文并茂,采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方式,给读者以直观、明确的耳穴定位。 本书主要介绍耳针概述、穴位定位与主治、耳穴诊断法、耳穴治疗操作方法、耳穴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等内容。
该书共分两部分。部分重点介绍师门的“循经易筋激发导气手法”,包括“十二经脉及十二经筋疏通法”、与经筋相关联的“督脊疏通法”、“任三焦疏通法”、“五行易经解筋散结法”等;还介绍了颈椎、胸椎、腰骶椎错位的一些简单、有效、安全的整复手法,以及许多疾病在经筋上出现的经筋结节点及条索状物(压痛点)和脊椎错位可造成的许多疾病。第二部分阐述了临床上常见的49种病症,包括疑难杂症,单独使用易经筋推拿手法施治这些疾病的疗法(部分附有病历治验)。最后,介绍了几种独门修炼指力的方法,包括独门易经筋灵龟八法修炼法、双手十指插砂法和双手十指推墙法。本书附赠光盘,光盘中动态介绍了承门易经筋推拿手法。
耳针疗法是祖国医学针灸学的一部分,它具有方法简便、经济实用、适应证广、疗效迅速的特点,早已被广大中医工作者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年来,耳针疗法迅速普及,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形成独立的体系。为了便于大家准确选取穴位,应用于临床更为有效,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图文并茂,采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方式,给读者以直观、明确的耳穴定位。本书主要介绍耳针概述、穴位定位与主治、耳穴诊断法、耳穴治疗操作方法、耳穴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等内容。
为了帮助按摩推拿从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掌握穴位学习的技巧,本书具有独特的结构:集文、图、表、牌于一书,其编写特色表现为“一号十法百问百牌”。①“一号”为全书一穴一号,本书共收编430个穴位(包括国家标准经穴及奇穴),在国家标准编号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的统一编号,便于学习查找。②“十法”为分部解读穴位的十个方法,如释义、定位、解剖、作用、主治、别称、歌诀及图示法等方法。③“百问”是针对穴位学习的200多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解答。④“百牌”是作者以亲身的教学经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本书中展示的一个专利技术,即百病百穴百牌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全书图文并茂,别具一格地将一个新的学习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能使读者对穴位的学习从无所适从到有乐有趣,由难学难记转变为巧学巧记。本书具有工
足部反射区疗法可以改善和治疗很多种常见疾病和病症,对于健康人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本说明书对足部反射区疗法的按摩手法、反射区的定位和适应证等内容进行了详尽具体的阐述。同时,在论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适合从事中医按摩的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编者分12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推拿疗法的基础理论,诊断技能,手法运用、要领、治疗作用及康复锻炼等,特别是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强调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意义。本书以临床教学为基础,理论性、实用性、指导性较强,编排规范,语言精练,图文并茂,便于掌握,是中医医生、医学生、实习生,以及患者及其属学习和掌握康复治疗方法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轻松速学中医特色疗法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介绍穴位贴敷疗法的普及读物。在总论部分,作者对穴位贴敷的起源与发展、理论依据、取穴特点、常用剂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在治疗部分,侧重介绍了穴位贴敷疗法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及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对于书中涉及的穴位均配以人体穴位图和穴位贴敷治疗图。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详细、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外治法在足浴、足疗中的作用原理与使用方法,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及一些疑难杂症等,挑选了一些适合在广大家庭应用且易学易做的足浴与足疗方法,每种方法都详细地介绍了其药物组成、用法、按摩手法、功效、注意事项与适应证等。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践性、实用性。
针灸是中医学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腧穴又是学好针灸的基础,是历代针灸医家所十分重视和研究的内容。组合穴作为腧穴发展中一个新组合新形式,正在悄悄地露面。顾名思义,组合穴它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腧穴或穴点组合而成的穴组。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种,一为经穴的组合,即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经穴与经穴组合而成,如三里二穴是由手、足三里二穴组合而成,还如合谷与太冲组合成的“四关”穴等,似这般组合的还包括特定穴的组合如心募巨阙与心俞组合成的心募俞穴,肺经原穴太渊与大肠络穴偏历组合的肺原络穴等;二为奇穴组合,如大小骨空、手三关穴等,以及本身由多个点组合而成的奇穴组合如十宣、四缝等;三为经穴与奇穴或阿是穴的组合,如腹下三针是由中极与子宫穴组合而成,极泉中心由极泉和其上下左右四个
穴位按摩,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是以中医理论为根据的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是一种缓解疼痛、解除疲劳的手段。用各种方式刺激遍布于全身的不同穴位,调整被称为生命能量的“气血”的运行,能够治疗疗未发之病。 成人病并不是突发病。它是从工作疲劳、精神紧张、肩痛、腰痛、血压偏高、头痛、末稍循环障碍等各种亚健康状态发展而来的。这些症状就是“未发之病”,而穴位疗法正是治疗它们的有效的手段。 本书列举了常见的75种病症,以简单易懂的图解的方式讲授穴位疗法。在以症状分类解说的同时,还介绍了全身的经脉及其所属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疾病。本书也可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参考用书。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是创始人葛献宝在实践《易筋经》拳术基础上,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钻研而成的一套通过捏筋、按摩、正骨、拍打而治病的疗法。本书作者葛氏第四代传承人葛凤麟携其子第五代传承人葛少侠,结合其40余年正骨按摩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家庭保健的“常见病”治疗手册。本书的施治手法不同于一般推拿按摩,施治部位也有异于传统穴位,让你对中医按摩有新的科学的认识。简明易学、操作便捷、疗效显著、取材低廉,让你在家通过自学轻松解决日常常见不适,如头痛、牙痛、颈肩痛、肌肉关节损伤等。是一本的家庭中医按摩指南。
《中医推拿学教学病案精选》系《中医教学病案丛书》之一,它以中医类专业推拿学所涉及的病种为基础,根据推拿学临床教学的特点,选编相应的病案,以级进推拿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相吉合为目的,实为中医类专业推拿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籍。全书选编案例111种.分为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儿科疾病5类,涉及54个病种。本书病案包括临床资料和按语两部分:临床资料按“患者一般情况、主诉、病史、检查、诊断、治法、推拿处方、操作”体例编排,按语从病因病机、诊断、治法、方解诸方面对临床资料进行层层剖析,重在病因病机和处方用药的理论分析,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中医外科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其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等医药建设研究会规划:推拿治疗学(第2版)(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包括绪论及总论,重点介绍了《推拿治疗学》的概述、推拿临床应用的发展概况、推拿治疗的作用、推拿治疗原则与基本治法、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等,除中医望、闻、问、切必要的检查方法外,还结合了西医学的检查方法,以便更切合临床实用。中篇为各论部分,以推拿疗效较好的常见病为选收原则,介绍了各类疾病90种左右。每一病症按照概述、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推拿治疗、其他疗法、预防调护、按语顺序书写,以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下篇为保健推拿与推拿学派,是基本教学内容拓展,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日常保健、推拿各流派源流与发展等
郭力主编的《颈肩腰腿痛推拿按摩》简要介绍了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等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其部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法、揉法、捏法、拿法、攘法、拍打法、摇腰法、抖法、运拉法、理筋法等方法。其内容科学实用,深入浅出,集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适合广大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疾病患者及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