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以山东青岛地区已故名老中医、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为代表人物。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近百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0余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丰富的操作视频,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
海派儿科推拿是发生、发展在上海这一特殊地域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儿科推拿学术流派。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基本知识、常用手法、常用穴部、常见疾病治疗、儿科保健五个方面,把海派儿科推拿的理论和经验做了完整的阐述。书中配有高清穴位图示和操作视频,更形象更直观。
《穴位配对按摩祛百病(全面升级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学博士、上海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执笔。 《穴位配对按摩祛百病(全面升级版)》所选手法简单易学、易掌握,只求简单有效;推拿专家精选按摩治疗效果好的疾病和证型,不求大全,只求有用;所选穴位少而精,只需按照【定位有方】就可快速精准定穴;【简易分步按摩法】,一步一图,精准操作,轻松应对疾病,缓解症状! 零基础就可学会的推拿按摩书!一本在手,全家无忧!
《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小儿推拿科普图书,也是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作。本书以作者跟随刘开运学习16年的讲义、笔记、心得体会为基础,从四诊、辨证、穴部、手法、疾病推治等方面,较完整、准确地整理了刘开运小儿推拿的学术思想。书中整理了70余种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以及小儿四季保健推拿和常见疾病保健推拿方法。此外,还包含了150余种小儿推拿穴位推拿手法图示,并配有教学视频,书后附有穴位索引,方便使用时查询。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以山东已故名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人物。本书是在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内容扩充,主要介绍了张老常用的诊治方法(如望诊法)、手法、穴位及常见病的临床推拿治疗与应用体会。此外,不仅有穴位图示还增加了操作视频,更形象更直观,减少了文字描述、静态图像带来的误读或者理解偏差。
本书内容共分十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了经络的发现、经脉循行、经脉的要点;第二至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十二经脉的经脉循行、病证,以及中医的对症治疗方法;第十四章介绍了奇经八脉对于生命的意义、任脉和督脉的循行、督脉病及督脉锻炼法等。 本书按照《灵枢·经脉》篇的经脉次序逐字逐句编写,同时对奇经八脉也作了详细的说明,指出经脉畅通是生命的大药,便于大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经络理论。 本书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医经脉的理论、病证,并且对个别病证的中、西医疗法进行了对比,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经络手法,便于大众实际操作。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医爱好者和养生保健爱好者阅读。
本书为介绍五输穴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专著。全书分为五输穴基础理论和五输穴应用两篇。基础理论篇整体介绍五输穴之意义、属性、命名、位置及原理;应用篇详述五输穴的古今各家用法及作者应用五输穴的经验。适合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针灸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津沽小儿推拿》是一部集津沽小儿推拿之长的专著,突出理论性,重视实用性。本书系统梳理了流派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流派的理论特色,详尽介绍了流派的常用穴位及手法。此外,本书还向读者呈现了津沽小儿推拿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脏腑、经络、体质辨证,指导运用核心特定穴推拿、小儿腹部推拿、皮部推按等方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特色理论方法体系。并配以彩图和视频分步演示穴位手法操作过程,家长朋友们可以按照图片、视频操作,在宝宝生病时予以家庭治疗,在宝宝无病时予以保健、益智、促生长,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医方集解》是清代著名医家汪昂编撰的方剂专著,刊行于公元1682年,共3卷。本书搜集切合实用的方剂800余首,分列21门,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以仲景学说为基础,集合数十位医家硕论名言,对所采集的方剂予以诠释,每方论述适应证、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和加减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方法和针灸临床治疗常见病,从针灸的注意要点、治疗原则讲起,着重介绍了408个针灸穴位的命名、主治、取穴方法、局部解剖等内容,并对内科、五官科、妇科、男科病证按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且配有针灸演示视频,实用易学,帮助针灸初学者零基础学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技术。而在学习这一传统的临床技能时,常用到有关经络、穴位的相关知识,而中医的经络和穴位繁多,具有知识点多、记忆困难的特点。 本书将中医经络腧穴知识分门别类予以系统整理,择其精要配上直观的插图,以供初学者学习与记忆,且用表格列出了常用特定穴的名称、定位与主治,以便于查找。并在每一门类下进行歌诀配备,以增强人的记忆力。该书内容充实,切近临床,可作为学习中医经络腧穴的的辅助读物,对初学针灸者很有帮助,而且由于书中的“临床运用”摘录了大量的腧穴配伍和效验处方,所以对临床医生也很有参考价值。
《齐鲁彝庭儿科推拿传习录》原题 彝庭小儿科推拿医术讲义 ,是民国时期济南私立彝庭儿科推拿医术讲习所的自编讲义。本讲义参 考了民国时期涂蔚生《推拿抉微》、何廉臣《小儿诊法要义》,以及清代张筱衫《厘正按摩要术》和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等书,结合于彝庭个人经验编辑而成。全书共分六卷,每卷编有目录,目录后为正文,第一卷前有作者序一篇,具体内容简介如下:第一卷为医理概要、察形色两部分;第二卷为审苗窍、指纹、脉法、问诊四部分;第三卷为闻诊、按诊、检诊、辨证四部分;第四卷为辨证、穴法、头面部穴位手法及主治说明、后头部穴法手法及主治说明、手臂部穴法手法及主治说明五部分;第五卷为手部臂部各穴手法、胸腹部各穴手法、腿足部各穴手法、十大手法及主治说明、脊背部穴位手法及主治说明、施术、诊察与调护、急救
《古今名医方论》为清代名医罗美编撰。罗美字澹生,号尔逸,新安(今安徽徽州)人。曾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为康熙年间名儒,兼习医学,穷研《内》《难》《伤寒》《金匮》等典籍,旁涉宋、金、元、明诸家之论著,撰有《古今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汇粹》《内经博义》等书。 本书乃罗氏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书凡4卷,共收方剂160余首,方论180余则。其方以《伤寒论》为主,方论以柯韵伯为多。书中详论药物之性能,细辨君臣之配伍,比类诸方之异同,历举各方之治证。其论简明精要,多所发明,析疑解惑,妙义环生,实发前人之未发,足资后学之指南,故对后世影响颇大,确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该书之最早版本清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古怀堂刻本为底本,以清金阊步月楼刻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为对校本,以该书所引《
本书是杨维杰医师单穴针刺治疗痛证之临床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基础理论篇介绍痛证病因病机及相关经络分布、辨证取穴规律等;临床应用篇以病为纲,介绍了临床常见29种疼痛疾病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孙重三小儿推拿,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山东济南已故老中医孙重三为代表人物。治病主张手穴、体穴同用,常用推拿十三大手法。认为儿科疾病的诊断应以“望”“闻”为主。并结合问诊、切诊、腹诊和查看指纹等方法,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孙重三小儿推拿是建立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治疗法则,并运用各种手法,通过经络“行气血,通阴阳”的作用。来调节脏腑营卫,调整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感冒发热、呕吐、泄泻、急慢惊风、疳积、腹痛、咳嗽等小儿常见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有是证用是方”,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经方入门”“病脉证治医案详解”“医案医论”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 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首先对拔罐疗法的源流、特点、治疗保健原理,传统罐具,现代罐具,配用材料,以及常见拔罐疗法的操作、注意事项、反应与处理、治疗原则、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了概要介绍,接着具体阐述了人体的经络结构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然后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骨伤科、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的常见疾病进行系统阐释,同时配以精美图片,用图解的方式展现了各种疾病常用拔罐疗法的基本操作。全书语言较为简洁,表述较为规范,知识构架较为系统,适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的第一章是经络的基础知识,笔者以《灵枢经·经脉第十》为底本,将其分为经络循行和经络病候两部分,并对经络病候进行解析。第二章是这本书的主要部分,主要围绕着各特定穴的穴位定位、功效,以及各特定穴的渊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法等展开论述。其中“四关”十二原穴概念的提出,希望能与现在流行的十二原穴理论有所区别,并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探索。鉴于标本、根结学说,气街、四海学说和经筋学说在针灸学中特殊的治疗作用,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笔者打破特定穴界限,将标本、根结理论,气街、四海理论和十二经筋学说与特定穴相提并论,以拓宽特定穴范畴,拓展临床治疗思路,希望能引起广大学者和中医爱好者的重视。本书第六章,是作者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医学思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同时,本书第二、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