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大量收集国际、岩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地质公园的有关资料,提出了岩溶地貌的综合分类,对华北干旱一半干旱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地貌组合进行了探索,并以房山岩溶地貌为典型案例,对其地质背景、形成过程和古岩溶发育、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以地表热量平衡、辐射、热量、物质传输等物理过程为基点,定量分析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剖析地表界面所产生的信息流及其随波长、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内在联系和提取信息的机理,论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构建的全球、区域地表水、热、碳平衡与循环的定量遥感模型,其中主要有反演士壤水分含量的热惯量和微分热惯量遥感模型、反演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的可操作二层遥感模型、反演植被二氧化碳同化通量和作物估产的遥感模型等。 《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突出遥感试验及其对创新思维的启迪作用;突出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的创新成果及野外、
《GIS Voronoi邻近方法》以Voronoi图构建、Voronoi邻近提取及Voronoi邻近支持下的空间分析为主线,系统地总结了GIS Voronoi邻近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反向膨胀Voronoi图、变速Voronoi图、全要素Voronoi图、层次Voronoi图,平面与球面Voronoi邻近提取,Voronoi邻近在拓扑空间关系计算、地理注记概括、点群综合、变比例尺地图、地标提取、空间聚类与空间插值中的应用。 《GIS Voronoi邻近方法》可供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同时也可供相关领域的软件设计及开发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分八章,以航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航测内、外业的作业技能为重点,较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航空摄影测量作业的全过程。书中大量压缩了摄影测量中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了数码航空摄影、数码调绘及数字摄影测量等方面的新技术。 本教材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讲解深入浅出。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测绘类非摄影测量专业的教学用教材,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测绘专业或其他院校的规划、农林.环保.资源等专业以及测绘技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设计与编绘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实例。全书共包括儿章及附录。章绪论,介绍地图以及地图设计和编绘概念、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地图设计编绘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地图编辑设计准备工作的各项内容;第四章至第七章,阐述地图总体设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和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理论和原理方法;第八、九、十章,阐述地图图形综合与地理信息综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制图综合方法和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概念与方法;第十一章,分析典型地图产品设计编制特点;附录列出了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习内容及要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测绘、地质、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依据《大地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6-01-02-01)编写,为测绘行业大地测量员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及其他测绘技术人员参考。本书含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高程测量、GPS测量、重力测量、控制网平差和质量管理简述六部分内容。其中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部分主要包括:国家三角网的布设,三角测量外业观测,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和三角测量概算的方法,精密导线测量及其外业概算等;高程测量部分主要包括:高程系统和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GPS测量部分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概述,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及误差分析,GPS的基本原理及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GPS数据处理等;重力测量部分包括重力测量概述,重力仪,重力测量的实施等;控制网平差部分主要包括测量平差基本数学模型和传统地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