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日本极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作者跨越时间的界限,向被宇宙的不可思议和美丽所吸引的读者,展现遥远的宇宙尽头的神秘。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从地球到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直到宇宙的尽头。开始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也一并了解黑洞以及暗物质等神秘的存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也和大家一起探讨宇宙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以及它的未来。虽然从地球到遥远的天体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通读阅读这本书却可以在瞬间抵达。毫不夸张的说,《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目前出版的首屈一指的解读壮美宇宙的图书。宇宙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为适应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便于广大读者尽早了解和借鉴19100系列标准,将该系列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为我国国家地理信息标准的研制奠定基础,我们组织翻译并编撰了这本手册。本手册包括/TC211最早立项研制的批19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19101,19103~19120)文本草案,按编号顺序排列。19102项目已经根据3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92号决议撤销,不包括在本手册中。这19项标准既各自独立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些标准的背景、内容和/TC211正在制定的其他标准的进展情况,我们撰写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研制现状与进展》一文,可提供一些帮助。
为了及时总结“资源与灾害探查”湖南省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柳建新教授组织团队中部分从事电(磁)法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的骨干人员,撰写了《地球物理计算中的迭代解法及应用》《直流激电反演成像理论与方法应用》《大地电磁贝叶斯反演方法与理论》《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便携式近地表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及其信号检测》《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电(磁)响应特征及成矿模式识别》《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问题》和《青藏高原岩石圈力学强度与深部结构特征》8本专著,集中反映团队新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教学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本书可作为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科研和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海洋中还有无限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n 你知道海洋中的“闹市”是哪里吗? 你知道海洋中也有“河”吗? 你知道2004年的印尼海啸袭击了14个亚洲和非洲国家,为什么位于震中的孟加拉国却安然无恙呢? 你听说过“杀人蟹”吗? …… 《走向海洋》为小读者揭开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纱,解读海洋的种种谜团。 书中介绍了海洋的身世、海水的颜色和运动等基本知识,带领读者遨游凹凸不平的海底世界,了解台风、地震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见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日本海、渤海、东海、珊瑚海、红海等的绝美风光,最后还介绍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神秘地区和一些“身怀绝技”的海洋动植
为了及时总结“资源与灾害探查”湖南省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柳建新教授组织团队中部分从事电(磁)法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的骨干人员,撰写了《地球物理计算中的迭代解法及应用》《直流激电反演成像理论与方法应用》《大地电磁贝叶斯反演方法与理论》《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便携式近地表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及其信号检测》《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电(磁)响应特征及成矿模式识别》《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问题》和《青藏高原岩石圈力学强度与深部结构特征》8本专著,集中反映团队新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教学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本书可作为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科研和
“地理”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殷周之际,《易经·系辞》里有“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的句子,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代文献中的《尚书·禹贡》被认为是最早的一篇具有系统地理观念的作品,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3年-约公元前192年)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学”,他写了一本叫《地理学》的书,是西方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当前,地理学被定义为研究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这里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各个圈层——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又称智慧圈)等5大圈层相互交接的界面,总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 作为人类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
本书是在吉林省饮马河流域生态调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及“三生”需水预测、生态调度模型与计算软件系统、生态调度方案与效益分析、生态调度保障措施与补偿机制等成果,形成了一套流域生态调度理论技术体系,反映了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调度方面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成果。 本书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与科研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规划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日本“3·11”大地震的启示:复合型灾害与危机管理》从防灾、复兴、经济、政治、能源等角度,梳理了日本“3·11”大地震的教训。同时,这也是对那些为日本提供了热情援助的人的一种回报,让国际社会分享这些经验教训。《日本“3·11”大地震的启示:复合型灾害与危机管理》中文版的出版,初衷也正是让中国读者分享和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
“百年老店”BBC(英国广播公司)科普频道,一直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节目制作中心之一,“BBC科普三部曲”是其中的珍品。本系列图书分海洋、地球、生命三个主题。以科考探险经历为基础,由不同领域的专家队员,分别对自然现象、原理、生物生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探寻解读。书中大量珍贵的图片是曝光,精美无比,带你探寻奇妙世界的同时,认识自然界的规律,领略天下奇妙。同步纪录片由CCTV引进热播。全书铜版彩色印刷,精装收藏本。是收藏、馈赠的良品。 《BBC科普三部曲 地球:行星的力量》 探秘地球,130名摄影师和技术人员辗转62个国家,深入到偏远荒无人烟的地带,历经五年,拍摄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被人类所知的动物为生存而斗争的场景。 45亿年,是一个怎样漫长的光景。浩瀚的宇宙,又是怎样辽阔的疆域。在漫无边际的天际,
《大唐西游记》将记录片解说词与影视手绘图像有机结合,再现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特邀青年作家吴蔚撰补了佛教传入中国及玄奘赴印度取经的真情史话;如实收录了导演创作为《大唐西游记》的一部分,完整记述了先进电脑特技形式与古老东方文化内容结合的创作历程,展现了纪录片、动画片领域的双重创新成果,开辟了手绘纪录片创作新天地。 公元664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大唐帝国都城长安为一位高僧举行葬礼,送葬队伍超过百万。以这样的规格为一位僧人举行葬礼在中国历史上,后无来者——这位僧人的法号叫“玄奘”……
《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简洁明了的理论分析、轻松活泼的文笔,向读者介绍全球(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重大的地震预测案例及其影响。通过这些案例向读者介绍地震预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每个方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方法包括动物感知、地震光、地震云、地震电磁、应变、应力、地震矩、地震群、地下流体、潮汐触发,等等。有些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另外一些则不过是牵强附会。《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同时也详细介绍美国的地震项目如何从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预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防震减灾为主的过程。正是得益于这一转变,才造就了美国在每次大地震以后为数极少的人员伤亡的奇迹。
《中华青少年科学文化博览丛书?科学技术卷:图说南极洲神奇的第6大陆》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南极洲——冰与雪的世界;南极洲的自然景观——美轮美奂;南极特色——南极知识面面观;南极生物——南极的驻扎者等。南极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大陆,是一块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也是人类最后的一块“净土”。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张俊红编著的这本《湖泊的理想国》是介绍湖泊知识的专辑,具有的知识性及教育性。有助于学生阅读习作。
50万年前,一支名为 藏象生命体 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 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这一切的秘密,一直埋藏在那些不知作者的远古经典里,《山海经》里暗示了这一点,《奥义经》中有所提及,最为翔实的,则
《地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是笔者在13年从事地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算法研究、软件开发、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写成的。在若干地学实例中进行了五种分类分析算法的适用性比较。因此,《地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不仅适用于地学的实际应用,也适用于通用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 《地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可供算法研究、软件开发、地学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环球地理大探索:100个地球之谜》精选了有史以来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地理、自然、生物、宝藏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了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那些地球上令世人瞩目的神秘观象与谜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与文化视野。
本书将混沌理论应用于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研究中,并通过其他方法相结合,以黄河、长江为研究对象,对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混沌特征分析和预测。全书共分为13章,分别是:绪论,黄河、长江流域水文概况及径流变化基本特征,河川径流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基础,河川径流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河川径流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识别,河川月径流预测的相空间近邻等距模型,河川月径流预测的混沌支持向量机模型,河川日径流预报的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归一化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径流预测,基于最近邻点法的河川径流混沌预测,河川径流演变的长程相关性诊断分析及趋势预测,河川径流变化的小波分析,结论与展望。 本书适合水利及相关专业院校教师及研究人员,相关领域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