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简洁明了的理论分析、轻松活泼的文笔,向读者介绍全球(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重大的地震预测案例及其影响。通过这些案例向读者介绍地震预测的主要方法以及每个方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方法包括动物感知、地震光、地震云、地震电磁、应变、应力、地震矩、地震群、地下流体、潮汐触发,等等。有些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另外一些则不过是牵强附会。《测不可测:大起大落的地震预测研究》同时也详细介绍美国的地震项目如何从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预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防震减灾为主的过程。正是得益于这一转变,才造就了美国在每次大地震以后为数极少的人员伤亡的奇迹。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日本极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作者跨越时间的界限,向被宇宙的不可思议和美丽所吸引的读者,展现遥远的宇宙尽头的神秘。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从地球到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直到宇宙的尽头。开始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也一并了解黑洞以及暗物质等神秘的存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也和大家一起探讨宇宙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以及它的未来。虽然从地球到遥远的天体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通读阅读这本书却可以在瞬间抵达。毫不夸张的说,《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目前国内出版的首屈一指的解读壮美宇宙的图书。宇宙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地震预报的科学原理与逻辑思维》以物理学等经典科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地震预报的科学原理,并以此为主线阐明思考地震预报问题的逻辑,因此将《地震预报的科学原理与逻辑思维》定名为“地震预报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思维”。全书共分四章。以介质的强度低于应力这一破裂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对近几十年来外关于地震孕育过程的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作了简要的归纳和评述,结合许多大震前的观测事实,阐明大地震的发生有的孕育过程及有前兆,根据科学的逻辑思维对地震预报的未来作了展望,对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深入的总体科学思路和技术路线及工作重点作了简要的讨论。
海洋塑造了气候,孕育了生命。可是,冰封的北极冰山底下隐藏着什么?海洋深处还生活着无数尚未被人类发现的奇异生物,除此之外,海底还潜藏着数不尽的“高山”、“瀑布”、“火山”,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们还在海洋深处发现了许多人工开凿的洞穴以及雕刻的痕迹……
《科学家谈物理:海洋中的声音》内容包括物理学新知识博采、物理学新领域探奇、物理学重大发现觅踪、物理学佯谬的启示、物理学家成才轨迹等。作者将以严谨的科学内容、活泼的物理思想、通俗流畅的文字表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的科普读物。
《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开创地球学史上新纪元的经典论著。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今日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区大陆在古生代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破裂成了数个板块,从而导致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的出现,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大洲、岛屿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西昌地震碑林博物馆保存的近百通地震碑刻,详细而又多角度记载了西昌地区明代嘉靖,清代雍正,道光年间的三次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以及受灾状况,是综合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史、地质学和考古学的一批重要资料,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西昌地震碑林是四川3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颇有特色的一处。收藏和陈列在西昌地震碑林中的91通地震碑刻,详细地记载了西昌历史上明代嘉靖十五年和清代雍正十年、道光三十年间发生的三次大地震的有关史实。这些碑刻对三次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对房屋、城垣、水利设施造成的损害和人员受到的伤亡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记录。根据地震碑刻的分布,还可以对每次地震的震中、受震范围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西昌地震碑林是考古学与地质学、地震学综合研究的成果,具有社会科学和
矿井地震勘探是指在煤矿井巷工程中进行的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的总称。《矿井地震方法与技术》研究了矿井巷道地震波场特征;介绍了在巷道迎头有限空间内可实施的反射波探测技术、转换波探测技术、散射波探测技术、槽波探测技术和面波探测技术,通过室内与现场试验表明,巷道迎头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有效保障巷道掘进安全;介绍了工作面三分量地震透射勘探,并将叠前绕射偏移运用到透射勘探技术中。在矿井突(透)水预报和瓦斯防突方面,结合矿井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的综合对比,实际效果验证认为矿井地震勘探对于矿井小构造及地质异常的地震分辨率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求。
地球的历史就是自然灾变的历史。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见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和地震成因机理的复杂等因素,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有效地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说,精确的短期临震预报还很难做到。本书记录了我国多次著名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社会反应的真实现状,探讨地震研究的难度,解析地震预报的诸多问题,结识该领域的各等人物,描述他们的人生、事业和情感。作品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敬佩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重尊严的人,颂扬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守在地震预报前沿的人……
? 从老鼠到大象,所有哺乳动物排空膀胱的时间都是21秒左右。 ? 假如跳蚤长得和人一样大,那么它能跳起的高度将会……只有一个跳蚤那么高。 ? 一个四维空间中的球是什么样的?可能开始想象的时候你就错了。 ? 我们确实感觉自己拥有自由意志,但是我们怎么确定这一点呢? ? 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没有出错,这个说法成立吗? ? 我们面部肌肉的扭曲反映了基本的情感状态,大家都这么觉得。只有一个问题,这样的理论是错的。 我们往往会遵循直觉的指引,但是直觉做向导的水平可实在不怎么样。如果将直觉带来的想法照单全收,那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是平的、太阳围绕着地球转、一天的时间是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某个时刻,我们人类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感官受到了诸多限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直觉也常常无法指引正确的方向。
《地震浅说》讲解了地震、地震学、地震科学、地震的宏观现象、地震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地震预测预报等知识。以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征,漫谈地球科学知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一本能学以致用的实用科普读物,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中国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灾难事件,现在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地震预报的科学复杂性所在,这次地震事先没有作出预报,但海内外对地震预报的内幕产生了各种说法,其影响也旷日持久。另外,这次大灾难事件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政治历史时期,且很多事件没有被披露,这就更增加了这个事件的神秘性,不乏有些人对它作了别样的理解与提升。 在这里,对唐山大地震从史学与科学角度进行了正本清源的完整记录与科学分析。对京、津、唐、渤、张地区地震的十年“追踪”史以及从中央到地震业务部门的行动,对专业人员与业余人员的科学活动、分析、争论,对唐山“遗憾”的烈度划定及建筑设防史,对唐山地震“漏报”后中央的表态及震后“漏报”的学术总结,对多年来重大漏报社会风波事件等,做了档案式的历史记录、鉴定与细致
这是一部供受过基础教育的广大公众阅读的彩图版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它试图以当代科学的眼光,描绘一幅关于自然世界和人造器物世界的长卷画面,让广大读者一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总体概貌。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高度发达,又高度结合。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以及公众对它的理解与掌握。 历史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的知识信息系统,是一个门类众多、纵横交织的文化知识体系,是一个能变成强大现实力量的人类知识宝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力量的多寡强弱,取决于其广大成员对这个知识体系了解与把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随这个信息系统作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 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编排,打破
《地统计学概论》介绍了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气象、土壤等地学领域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概率统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协方差和变异函数等区域化变量理论、简单和普通等线性克里金法、对数正态和指示等非线性克里金法、多变量的协同克里金法、地统计学地学应用实例等。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计算示例、ArcGIS软件操作示例,辅助读者对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法等基础理论公式的理解,可读性强。前5章均配以复习思考题,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 《地统计学概论》可作为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地学领域科技人员参考。
《地震台站优化改造十年巡礼》从领导关怀、项目概况、科学管理、优化观测环境、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条件、台站新貌、显著效益以及工程花絮九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全国重点地震监测台站优化改造项目》的建设成果。其中:“优化观测环境”重点展示了各单位根据本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同观测手段对观测环境的特殊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观测环境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基础设施和改善工作条件”重点展示了各单位坚持理念更新,抓住影响和制约台站作用发挥和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做好台站优化改造的经验成果;“台站新貌”从改造前后的鲜明对比、不同建筑风格台站的展示、建设绿色环保花园式台站三个方面,生动地展示了台站优化改造建设后的新面貌。
《汶川特大地震科技抗震救灾实录》以全国科技系统团结一致、迅速行动的感人内容为主线,全面记述了全国科技系统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中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全书涵盖了概述、地震灾情、指挥决策、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省市重建等内容。在体例、叙述等方面,力求语言生动、行文规范、叙述严谨。 《汶川特大地震科技抗震救灾实录》适合从事社会管理工作或研究的读者及科技界人士参考。
《星象解码——进入神秘的星座世界》以介绍十二月中星为线索,以二十八宿及其附座为骨干,将一个个星座、一个个故事连接贯穿起来,围绕着每一个农历月的中星将与其有关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并对中国星名的含义和来历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每个月只重点介绍两三个主要星座,认识记忆起来并不困难。在认识和辨认这些星座时,您只需在傍晚时仰望头顶上的星座,并对照本书有关星图即能找到。书中配有百余幅插图、包含近百个历史或神话故事。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是一本帮助读者认识中国星座的很好的入门书,是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国星名起源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一次尝试,是科普与文化结合的尝试,即使是对天文专业的读者也不失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
《相关辨识谱激电法》一共包含7章。至3章主要是一些相关理论及推导。章作为《相关辨识谱激电法》的相关背景,详细介绍了相关辨识的概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等。第2章详细阐述了相关辨识方法的理论。第3章详细介绍了相关辨识方法的仿真研究。第4章主要介绍相关辨识谱激电法及地电参数反演。第5章介绍了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的相关辨识电法仪器设计。第6章是使用电路模拟和水槽实验等方法对相关辨识谱激电法的验证,也积累了相关实验方法、仪器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方案及经验。第7章主要总结了研究的结果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