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篇,篇是卫星通信网及其路由技术,系统阐述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知识、卫星通信网体系结构与研究热点、卫星网路由技术的分析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现有的卫星网路由技术研究成果;第二篇介绍适用于卫星网的模拟工具,包括NS简介与安装、NS脚本语言、NS的离散事件机制和分裂对象机制、卫星节点的模拟、卫星链路的模拟、定时器和分组头、跟踪文件支持以及常用的分析与调试工具;第三篇是卫星网路由技术模拟,详细介绍了DRA路由技术、SGRP路由技术、SDRA-MA路由技术在NS中的模拟实现。 本书概念清晰、选材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实用性强,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参考用书,对从事卫星通信网络研究的科技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代通信领域的技术,并对它们作了客观的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T1/E1系统、X.25、B-ISDN、SS7、FDDI、MAN/SMDS、ATM、住宅宽带以及移动通信系统、IPv6等。全书各部分的内容各有侧重并且涵盖全面,适应作为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本社已于1998年出版了一套“ATM及B-ISDN技术丛书”的影印原文版。该丛书发行后,颇受欢迎。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又推出这套丛书的中文版,本书是其中的一本。
在传输遥测、遥控数据的传统调制方法中,各空间机构通常采用多副载波用来分离不同类型数据并确保射频(RF)载波和被调制数据的频谱互相不重叠。但是,副载波调制存在很多缺点,如使得飞行器更加复杂,调制/解调过程中存在额外损耗。另外,从本书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一点是副载波要占用大量带宽。用正弦载波代替传统的方波副载波虽然能够减少占用带宽,但并不是所有空间探测任务都能接受这种解决方案。 在数字通信发展的早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数据传输率低,而且仅需要少量的数据通道(副载波),带宽占用并不构成任何问题。因此,当时并没有设法限制带宽占用。然而,随着任务日益复杂,射频频谱变得越来越拥挤,数据速率不断增长,因而所需的副载波频率(或者说占用带宽)也相应地增加,与此同时还更易受到不同飞行器的
刘靖等编著的《深入理解视频编解码技术——基于H.264标准及参考模型》主要介绍基于H.264标准及参考模型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章绪论介绍了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和视频压缩标准的发展历程}第2章讲解了当前视频编解码标准中基本的编码方法;第3章是本书的核心——H.264编解码技术,可以看作对第2章理论部分的实例化;第4章和第5章是本书的精华内容,介绍了H.264的参考软件并用大量篇幅分析了JM8.6版本的代码,使读者能更快地掌握H.264的核心内容;第6章是H.264的DSP移植与优化;第7章是对未来标准H.265及流媒体技术发展的展望。本书共享相关的资料和源代码,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深入理解视频编解码技术——基于H.264标准及参考模型》可作为从事视频编码算法设计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和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视频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光网络(第3版)》是光组网技术和方法的信息来源,是一本进行光组网——从规划到实施过程中每一步日常维护的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光网络引论、元器件、光层中的客户层、波分复用网络中的组件、控制与管理、网络生存性、WDM网络设计、接入网、光分组交换、网络应用方面的考虑,以及实例、习题和参考文献等大量丰富的内容。
《光传送网(OTN)技术的原理与测试》系统地阐述了OTN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光网络发展现状、OTN技术发展的背景、OTN网络架构和开销、OTN业务映射方式、OTN交叉连接技术、POTN技术和应用研究、OTN管理和OAM机制的应用等,最后介绍了OTN测试技术。 《光传送网(OTN)技术的原理与测试》适用于设备厂家技术开发人员、设备维护人员以及电信运营商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还可以作为相关院校学生的参考资料。
通信技术与应用丛书 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Hardware,Channel & PHY协同通信: 物理层、 信道模型和系统实现 (西)Mischa Dohler (澳) YonghuiLi著孙卓赵慧彭岳星译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从硬件、信道和物理层设计三个方面来阐述协同通信系统。主要涉及了协同通信系统的四个重要领域:其一是对该系统的完整分类,其二是无线信道,其三是物理层,最后是硬件相关部分。全书共分为6章,章总体介绍系统通信系统,第2章介绍了无线中继和空时信道,第3章介绍了透明物理层算法,第4章讨论了再生物理层算法,第5章主要讨论了硬件是如何促进和限制协同中继机制的。第6章对本书进行了总结,并着重探讨了重要的开放性研究方向以及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 Hardware, Channel & PHY Copyright @2010 JohnWiley & Sons,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Authorised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平稳过程的线性模型,确定性最小二乘滤波器,统计性最小二乘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现代功率谱估计,离散希尔伯特变换,同态信号处理,高阶谱估计,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维格纳分布和多速率信号处理。每章末给出了大量的习题,并在书后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相关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天线结构力学分析、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及天线反射面表面精度的现代测量技术。 天线结构力学分析涉及到天线结构的静动力分析、地震响应与风荷响应分析、可靠性分析。除此之外,还专门讨论了悬索式天线结构与桅杆天线结构的有限元力学分析。 天线结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天线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规划法、准则法及综合法,讨论了天线结构的动力优化、拓扑优化、机电综合优化及可靠性优化等问题。此外,还较深入地论述了刚架类与连续体类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天线反射面表面精度的现代测量技术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全息法与现代激光测距两种现代测量方法。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电子机械有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天线结构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介绍无线Mesh刚络技术的专著,主要从无线Mesh网络的架构、协议、设计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广无线Mesh}吲络技术,再点介绍了无线Mesh网络的架构与协议设计、网络部署以及无线Mesh网络中的各种关键技术。 本书实例丰富,内容翔实,指导性强,可供从事电信工作、网络通信技术研究、特别是从事网络规划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