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BGP特性及应用。全书共分5个部分12章。部分为理解高级BGP,其中章讲解了BGP的基本特性,并比较了BGP和IGP的特性。第2章回顾了BGP的路径属性,在此基础上讲解了BGP的路径选择算法;同时较为深入地介绍了BGP进程和内存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库以及IOS的交换特性。第3章主要阐述了BGP性能调整的内容,包括有关TCP的考虑、队列优化、BGP更新报文生成、性能调整的相互依赖性、BGP网络性能特性等方面的内容。第4章详细阐述了BGP若干策略控制技巧,包括正则表达式、加强BGP策略的过滤列表、路由映射、策略列表、过滤处理的顺序等。第二、三部分介绍了设计企业和服务提供商BGP网络,这两部分的第5章至第9章是本书的核心,详细分析了企业的和运营商的BGP网络设计,内容包括若干BGP架构及其相互比较、企业网络的Inter连接性、可扩展的iBGP设计和实施指南、路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前10章讲述了确定性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离散时间信号及系统的介绍、z变换、傅里叶变换、频率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等。后4章则介绍了随机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主要学习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线性预测、自适应滤波以及功率谱估计。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系统性强、概念清晰。叙述深入浅出,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精选例题,同时还给出了许多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另外,在各章的还附有习题,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是作者关于广义人工生命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广义人工生命的学科体系。内容包括:绪论、广义人工生命的基本概念、学科架构、科技基础、广义模型、人工脑、人工感官、人工脏器、人工肢体、人工人、软件人、经络人、人工动物、人工鱼、人工植物、人工社会、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命的应用、人工生命的科学伦理和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生命有兴趣的广大教师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十年来,作为小波理论与应用的重要分支,小波滤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标志着一种新的信号滤波方法的出现。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总结该领域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的学术专著,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分类。 全书共9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对本书涉及的小波分析基础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小波滤波原理与前沿动态,对作者十年来取得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力求反映这一领域迅速发展的研究概貌和前沿;第三部分,给出了一些小波滤波软件和应用实例。这三部分独立成篇,可以根据需要选读。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小波理论及应用研究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对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本书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收集了约200家国外主要集成电路生产厂商的集成电路命名方法,给出了各厂家的英文、中文名称,网址和商标标志及器件命名规则,读者可根据集成电路的型号对其性能、用途进行初步识别。本书录收集了集成电路引脚功能及电路英文常用缩写词约3000条。
本书系统论述噪声干扰环境中信号状态的统计检测、信号参量的统计估计和信号波形的滤波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性能,这些内容是研究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也为信号处理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观测信号(接收信号)的性及其统计特性描述;噪声干扰环境中信号属于哪个状态的统计检测准则、判决方式和性能分析,信号波形检测的判决式、系统结构、检测性能和信号波形设计;噪声干扰环境中信号未知参量或参量的统计估计准则、估计量的构造和主要性质,信号波形估计的维纳滤波、自适应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概念、算法和特点。 本书可作为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通信系统、雷达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舰载雷达效能的定量评估问题。全书共5章,分别是:绪论;舰载雷达效能定量评估准则;舰载雷达发现目标的效能;作战使用环境对舰载雷达效能的影响;干扰环境下舰载雷达的效能评估。本书是作者十余年从事舰载雷达效能定量评估研究的系统总结,反映了当代舰载雷达效能定量评估的新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进行了模拟。本书可做为雷达、电子对抗、作战指挥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亦可做为雷达、电子对抗、作战指挥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全面的无人机制作指南,从搭建无人机外形、结构、框架开始,到添加各种功能设备,再到向Arduino编程,使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遥控。跟随本书,读者可以自制一台功能齐备的无人机,适合无人机爱好者、电子制作爱好者和广大创客们阅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置了各种奖项。世界科技界的荣誉奖首推诺贝尔奖,我国的奖是国家科技奖,其奖项的颁发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前沿。据统计从1964~1997年因研究激光及其相关的应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共有六人;我国的国家科技奖从2000年开始颁发到现在共有九人获此殊荣,其中北京大学的王 选院士因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使我国印刷业实现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获得了2001年的国家科技奖。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 们的研究成果都与激光有关,一位是八十岁的美国人格劳伯回答了烛光与激光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为新兴的量子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其研究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更加安全的通信加密技术;另 外两位在利用激光进行超精密光谱学测量方
本书是一部有关认识无线电技术的系统论著,从认知无线电和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基础知识开始,分别讨论了认知无线电采用的协议、认知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体系结构、频谱效率、制度问题以及当前应用。本书还涉及了认知无线电的前沿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 通过本书,读者将能掌握认知无线电的背景、应用当今认知无线电技术、理解认知无线电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以介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将近年来不太引人注意的通信线路基础知识和传统的通信线路工程技术重新展示出来,同时对近年来在通信线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作了详尽的介绍。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适合从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