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发展需要,系统论述了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水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水环境自净与水环境容量、人类活支对水环境的质与量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负效应;介绍了我国主要水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阐述了水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系统地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内容,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及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介绍了遥感监测、动态监测、水环境预测的模拟模型等新技术方法。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水文与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冶金机电类环境影响评价》共有五篇,篇钢铁工业,第二篇重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第三篇铝工业,第四篇机械工业,第五篇电子工业。介绍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标准,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等,并结合书中内容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使用。
地表水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系统工作的重点。本实用监测方法立足高效、实用的原则,借鉴外的相关监测方法。综合监测一线同仁的实践经验编辑而成。书中包含地表水常规项目24项、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的现行实用的分析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实用分析方法》可供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从事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使用。
《试题集》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全面,包含了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土壤、固体废物、沉积物、噪声、振动、辐射、室内空气、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质量管理、综合技术及自动监测等环境监测领域。2.以当前现行有效的监测方法标准为基准,以深刻领悟标准内涵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和考查监测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将技术要点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3.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整合了相同监测手段的基础知识,合并了相同内涵的监测方法,尽量减少相同内容试题的重复出现和互为答案的现象,不仅避免了交叉和重复,而且为将来实现计算机自动组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为了体现有利于学习和使用的宗旨,所有试题都附有正确
李花粉等主编的这本《环境监测》是普通“十一五”规划。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环境监测概述、环境标准、水和废水监测、空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监测、监测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内容融入了相关章节。《环境监测》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同时也可供环境监测部门、科研院所环保科技工作者与管理人员参考。
环境监测与评估是遥感应用中最有潜力的领域。《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从环境监测系统发展角度,阐述了环境遥感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应用领域;介绍了辐射度测量、地表生物物理参数测量的基本度量指标与方法,以及对地观测与地面测量协同的重要性:论述了数字图像处理、专题信息提取与模型反演原理、基本流程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区域生态、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遥感监测指标、遥感信息反演以及典型案例应用三个方面系统地开展了遥感在环境监测与评估中的实证研究。????《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可作为环境、地理、生态、资源、城市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科研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全书由王文杰、蒋卫国、刘孝富负责统稿。
环境监测质量包括监测资料(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数据要能反映环境质量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要能准确地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政策做出科学评估;要能对污染的责任做出公正科学的界定;要能对生态环境发生安全风险做出预警、对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对处理和受到损害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环境是供全民享用的公共资源,公众有环境知情权;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要有公信力、要有科学性,而且在法律上有举证和辩护能力。由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编著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指南》共7篇44章节,主要内容为环境数据质量目标程序指南,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编写指南,环境数据收集、采样设计指南等。
张希武主编的《走进自然保护区》不仅仅囊括了自然保护区的珍禽异兽和如画美景,更是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林业人的生态保护成就和经验,是对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一次总结。对广大读者来说它是一本精美的图书,对林业人来说它则是一本严谨的工作手册。打开《走进自然保护区》,247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逐一呈现;合上《走进自然保护区》,希望您留下的不仅是对保护区美景的记忆,更能够有所触动,将对自然的热爱和反思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新世气候变化》共分六章:地球气候简史,全新世气候,气候突变,近千年气候变化,现代气候变暖,气候变化与古文明。总结归纳r近20年气候变化研究的成果。重点讲述各种时问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也包括中国气候变化的事实。全书以分析自然气候变化为主。但是,第5章专门讨论现代气候变暖,这个变暖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方面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第1章1.4节和第6章讲述全新世气候变化、主要是自然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气候、气象、地理、地质、环境等等业的大学本科牛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有关专业研究及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在作者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连续监测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的规则,以及大气污染物的连续测量方法和仪器技术指标要求及适用性检测、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检测和参比方法比对检测以及数据有效性审核,同时列举了实例;编辑了多个国家和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有关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参比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标准的目录;建议了选购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评估程序;提供了维护和排除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方法和维护、维修、更换、移动、拆出系统部件或系统后必须执行的诊断检测和重新认证检测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本书可供从事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操作、维护、运营,环境监测,污染
本书系统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内容框架、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环境迁移、健康危险、风险表征与评价及风险管理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石油化工、农药、水环境、核能及危险品贮运等领域环境风险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若干实用案例供参考。本书可作为各级安全组织、环评机构、环保管理部门、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及从事安全工程、环境评价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常备参考书,也可作高等院校有关安全工程、环境科学、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案例研究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与实践丛书》的一个分册,从理论到实际、从基础到应用、从分类到综合、从实物到价值,采用国家分期试点编制案例讲解的形式,以承德市和宽城满族自治县为例,以自然资源资产与负债的存量、流量核算为目标,以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对象,全面阐述如何整合资源属性、资源利用过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信息,如何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实物型和价值型的存量与流量账户,有利于形象、深入地了解如何构建适宜于我国实际情况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对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探索与实践、示范与推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长城学者”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和TCD20140321)“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星移斗转,春去秋来,在时代的大潮中,环境空气质量新保准的预报业务不知不觉已历经四年。
建国以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术界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则是“万马齐喑”。真正文化研究是谈不上的。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头上的紧箍宽松了一点,思想解放了一些,真正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对文化的认真的研究也提到日程上来了。80年代腾涌于全国的“文化热”,是顺应时势的壮举。这大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研究。从整体文化研究一直到地区文化研究,都是百花齐放,灿烂辉煌。地区文化研究更是空前兴旺。楚文化、齐文化、吴文化等等,都推出了规模大、质量高的专著,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长江文化研究,更不敢后人。有关机构邀集了与长江文化有关的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努力,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由李学勤教授和徐吉军教授主编的《综论系列·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文化生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通过查阅、整理《长江年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年鉴》《长江水土保持公报》《长江泥沙公报》《沿江11省市环境状况年度公报》等统计数据,集合河海大学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系列(2019 生态卷)》从长江生态环境总体概况、水环境保护、防汛抗旱、水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等6个方面25份专题研究报告,重点论述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湿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存量状况,详细分析了水、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态势和自然灾害情况,并介绍了长江流域11省市在资源管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举措。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是《二氧化硫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硫工程》的姊妹篇。烟气脱硝和脱硫一样,工艺技术很多,有干法、湿法,也有氧化法、还原法。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氮氧化物污染与危害,氮氧化物的性质,氮氧化物的产生,氮氧化物的减排控制,燃烧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工程实例,烟气脱硝工程设计要领,最后一章介绍了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综评与思考,并在书末附有附录。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工作者参阅,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生产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寒区气候特征和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寒区矿山边坡代表性岩石,进行冻融循环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能劣化的室内试验,拟合各物理力学参数劣化与冻融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冻融修正系数;将冻融修正系数引入岩体效应表达中,构建地质强度指标GSI值同TSMR量化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利用广义Hoek-Brown准则选取寒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将寒区岩体力学参数选取成果应用于露天矿山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合理边坡角,并提出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和寒区矿山边坡安全控制措施
The book consists of sevechapters, including:Footprints of the Five Years; Hotspots and Miss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oring a New Path i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a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ociety; Hardships and Happiness iProtecting the Public' s Environmental Rights; Char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vities; and Efforts iPromoting NGO' s Development. It summarizes the work done by the author since the founding of 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 and his statements ovarious issues concerned. It could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book for the leaders and colleagues working iNGOs,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for people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NGOs iChina.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介绍了国外水土保持监测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内容涵盖水土保持监测理论基础、监测网络体系、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等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流失状况及危害监测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坡面径流小区、小流域和区域等不同的空间尺度,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 本书章节结构符合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实际,文字朴实易懂,计算公式简明准确,图表适宜扼要,是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可供各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机构、管理部门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教学研究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