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论》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基础都是生态和生态文明”这一基本观点为主线,从作者姜春云几百万字的书稿和文章中,就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对策进行筛选、提炼,抓住当前“环境危机"这个重大命题,以新颖、简明的语言,深刻而辩证地论述了“人类社会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这一铁的法则,并立足于地球生物圈的大视野,透析回答了一系列与生态相关的重大疑难问题。诸如,何谓生态、何谓文明及二者是什么关系;古今中外生态思想是如何产生、演进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及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为什么唯有地球会成为绿色星球;地球生物圈是靠什么维系正常运行的;人类的诞生和发展给生物圈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后果;如何看待生态与环境的特殊价值;人类生存发展是否要以牺牲生态环
从哲学的视角观照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纳入哲学的研究框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观,并以此指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同时也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实现途径。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一点通》是一本专门介绍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的科普图书。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意味着从源头开始治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从而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提高科普质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一点通》首先建立了一个系统、科学的科普框架,常识篇带你重新认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基本知识,应用篇教你轻松搞定社区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同时你还将了解到垃圾再利用的妙处。其次,彩色插图、人物对话、国外成功经验、应用小窍门既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一点通》充实了内容,又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一点通》增加了科普的趣味性和指导性。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一点通》既适合作为社区居民的科普教育图书,也可作为社区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物理基础,薛定谔方程,一维问题,中心势场,表象散射,量子跃迁,量子态描述。根据近年来参考文献,改进并丰富不确定关系的理解,增加了量子力学基本物理秉性,计算结果物理含义的阐述包括波函数物理含义的讨论。
20世纪是工业文明的世纪,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随之出现的工业代谢型污染以及与工业文明相配合的资源管理模式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因此,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时就孕育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文化为价值取向,工业文明为基础,信息文明为手段,把以当代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调整到以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为中心的的发展上来,从根本上确保当代人类发展不损害后代发展的权利。《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生态安全战略》系统而清晰的让读者了解生态环境与我们的关系,并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针对三江源区域特征,借鉴联合国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理论框架,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三江源生态系统星-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系统,通过野外观测数据、生态模型模拟数据和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集成分析,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尺度转换与地面-遥感-模型数据的相互验证。《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揭示了近30年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服务功能变化规律,实现了对三江源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本底和工程中期(2005~2009)生态成效的综合评估。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适合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负责生态系统管理或生态建设的各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突出了当前有色金属工业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新的技术、理论和设计原理一以有色金属矿业、轻有色金属、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有色金属材料加王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原理为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五章,着重介绍子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控制原理,术和措力求做到理论与工程实标相结合:一反映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教材,也可供有色金属企业和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环境咨询里位及相应专业的管理,设计厶虽参考、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从时间和空间尺度,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讨论了人类在多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面临的生态约束问题及其拓展资源环境支持能力 的渠道和方式。所研究的案例主要涉及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密集区(昆明滇池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同时对当前人们关注的热战环境问题如本部大开发中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补偿、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基因库的维护、全球变化等进行了剖析。
本书在作者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连续监测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的规则,以及大气污染物的连续测量方法和仪器技术指标要求及适用性检测、调试检测和技术验收检测,同时列举了实例;编辑了多个国家和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有关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参比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标准的目录;建议了选购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评估程序;提供了维护和排除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故障的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是一部实用性强的工具书。 本书可供从事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操作、维护、运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仪器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环境管理部门干部、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各种常用物理量场如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能量场、Q矢量、位涡度、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粗Ri数、螺旋度、能量-螺旋度指数、雷暴大风指数等的诊断分析方法;其次阐述了数值预报产品及其释用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接着概述了相似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应用;最后概述了综合集成预报方法及其应用。全书约26万字,共分12章。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气象台站预报人员参考。
《水和废水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共分4章,章首先综述了水中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我国水质污染现状、监测现状,对近年来外有关环境水和废水中涉及的主要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随后的3章对环境水和废水中常见的特定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其中第2章介绍了常用的25个水中污染物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第3章介绍了水中污染物27种应急监测分析方法;第4章为水中污染物14种在线监测分析方法。 《水和废水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分析测试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环境治理》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村”为基本单元,将其作为一个污染物自我消化、自我循环的系统,开展农村水污染成因、特征分析和环境治理措施研究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水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农村水利工程调度齐抓共管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方案,同时将公众参与、村民教育等环节融入保护措施监督和管理中,以保障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长期效果。《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环境治理》所倡导的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已应用到南京、苏州等地的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中。
数量生态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内容涉及到数量生态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过去半个世纪来有关数量生态学的主要发展,全面介绍现代数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介绍国际上最常用的和近年来发展的新方法。《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反映了数量生态学发展的概貌,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数量生态学(第2版)》的内容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污染成为当今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POPs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我国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2004年11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在首批限定的12种POPs削减与污染防控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尽管如此,我国面临履约及削减POPs的挑战依然巨大。2009年和2011年“POPs公约”受控名单中又分别增列了9种和1种POPs,即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商用五溴联苯醚和商用八溴联苯醚、十氯酮、六溴联苯、林丹、五氯苯、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和全氟辛烷磺酰氟以及硫丹等,并要求在全球范围开展削减与控制。由于我国针对上述POPs的污染现状不清,污染来源和排放特征不明,缺乏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接从发达国
本书的内容覆盖生活垃圾收集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的优化方法和选择,中转站的设计和建设与运营等。书中章主要介绍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方法论和经济学、中转站的类型、垃圾收运模式的确定;第二章主要涉及收集容器、垃圾箱房、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管道、收集车;第三章主要介绍各种垃圾运输车辆及运输方式的选择;第四章为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时间及线路,包括运输时间的计算、运输路线的优化和中转站垃圾的调运;第五章全面论述中转站的作用、设置、规模、设计与施工、运营;第六章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书后还列出了目前我国有关生活垃圾收集站、中转站及相关设施的标准和规范。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可供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方法及应用》运用多种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方法,实证研究节能减排政策、碳排放交易机制、碳税等环境经济政策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规范政策执行、改进政策效应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经济政策评价理论,为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的借鉴,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环境经济政策对经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