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红外大气辐射传输原理及其在卫星遥感中应用的专著,内容既包括红外大气辐射传输和卫星红外大气遥感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又吸收了近10年来卫星红外大气遥感的成果,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星载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AIRS和IASI成功发射后,红外高光谱卫星资料在大气温湿度廓线、云、气溶胶和沙尘暴、主要温室气体遥感中的进展以及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灾害天气分析、气候监测研究中应用的成果。本书注重取材新颖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注重其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从事卫星大气遥感的科技人员学习用书,也可供相关业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环境治理》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村”为基本单元,将其作为一个污染物自我消化、自我循环的系统,开展农村水污染成因、特征分析和环境治理措施研究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水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农村水利工程调度齐抓共管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方案,同时将公众参与、村民教育等环节融入保护措施监督和管理中,以保障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长期效果。《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环境治理》所倡导的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已应用到南京、苏州等地的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中。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资助号:30230090)研究成果。在系统评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存在问题,了较为适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体系,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重点对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本书可供从事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以及自然资源、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管理工作者以及有关高校师生使用。
本书是一本关于工业水处理技术的实用性的工程技术型书籍,是在《工业水处理技术》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内容后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四篇,篇介绍水的特性和工业用水预处理(混凝、沉淀与澄清、过滤、除铁、软化与除氯等)及其设置;第二篇介绍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处理(沉积物、金属腐蚀、微生物及其控制、清洗和预膜,日常运行及现场监测);第三篇介绍锅炉用水及其处理技术(锅炉及其水汽质量标准、离子交换树脂及高子交换基本原理、离子交换水处理、膜法除盐水处理、凝结水的净化、锅内加药处理、热力设备系统的腐蚀与控制、锅炉的化学清洗);第四篇介绍水质分析、沉积物分析和常用水处理药剂分析。 本书还介绍了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对循环冷却水要求的标准和控制指标、工业设备化学清洗的质量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及相关理论问题备受外学界关注。在研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环境危机的历史经验及措施,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目的及要旨。从多学科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的变迁,是《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主要研究路径。 《道法自然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在深化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环境史、边疆史乃至中国环境史、世界环境史领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对现阶段提高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的能力、强化西南乃至中国生态恢复及重建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促进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资鉴价值。
1963年到1980年代初期,海河流域的广大干部群众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开展了治理海河、战胜洪涝灾害的史无前例的群众性运动。 《华北学·华北自然环境研究丛书:根治海河运动编年史》将此运动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示给世人,希望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充分认识和借鉴根治海河运动期间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循环冷却水作为工业冷却中的重要介质,它的处理也得到了众多的关注。本书详细回答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的控制机理与控制措施以及清洗、预膜和运行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涵盖了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环境保护、节约、增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