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系列研究,内容包括: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时空差异、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城市用地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用地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扩散、蔓延,一直是我国森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重要工作内容。《森防人与森防事》记录了在寻找美森防医生活动中评选出的在基层森防岗位上勤于奉献、业绩突出、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一批典型人物及其感人事例,大力弘扬了“除害、敬业、厚德、求是”的“啄木鸟精神”,《森防人与森防事》的出版对于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
这本《火灾学简明教程》作者通过综合分析外研究的报告,并结合自已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归纳提出了火灾学的学术思想、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全书选材相对完整,叙述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并备有习题。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需过多参阅文献就能很快了解本学科的全貌。《火灾学简明教程》不仅适合作火灾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也是有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的参考书。
这本由周启星、宋玉芳等著的《污染土壤修复原 理与方法》系统地论述了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原理与 基础理论,全面地介绍了污染土壤修复的各种方法与 技术及其进展,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现有方法所存在的 技术问题与局限性,并对今后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发展 前景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诊断及其 方法,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管理,污染土壤的植物修 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污染土壤修复 标准,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等。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科研工作者、环保管理 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生态学、土地管理、水文学、土壤学、微 生物学和植物学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与参考书。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技术措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共有十四章,概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标准体系等;介绍了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振动、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本书针对云和降水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全书分为七章:章介绍了云和降水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了云和降水微物理学特征;第3章介绍了云和降水的动力学特征;第4章介绍了降水的主要过程;第6章则介绍了云和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第7章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和方法。本书是在国家“973”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项目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资助下完成的。书中内容丰富翔实、介绍简明扼要,方法明确实用,可作为大气科学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或参考资料,也可供广大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参考。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论述了保护区的概念、分类、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保护区的评价、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限度要求、受威胁的保护区及其解除对策、立法和执法在保护区管理上的作用、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区广交伙伴开展合作管理、保护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和生态管理途径、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建设、世界保护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等内容。其内容丰富,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供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地理研究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环境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测司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一套涵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各技术领域的培训教材即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该书是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中一个分册,首先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外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进展;然后讲解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无机有机项目分析方法,然后介绍了其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 赵晓军、陆泗进主编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为全国土壤环境监测、农村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各级环境监测站土壤和农村技术培训、从事土壤环境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接从发达国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从科学性、实用性出发,共分13章,全面解析了外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相关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的/DIS16814标准。全面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发展历程、外建立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室内环境评价、预评价系统知识及其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种类、来源及新型污染物、污染特征和人体健康效应;介绍了的室内环境污染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以及车内空气污染与控制方法。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适用于广大环境污染控制、评价、监测与治理等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建筑装饰行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清洁空气的博弈:环境政治史视角下20世纪美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拟在环境政治史的视角下,分析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治理这一具体实例,很明显研究的重点在于对空气污染治理进行实证研究。不过在实证研究的同时,从既定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出发,进行相关的理论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升实证研究的高度,而且有利于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角度反思研究对象本身。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l临的规模、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之~,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也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承担重要责任。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全书将世界200多个国家分成四组,并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思路和参与全球减排协议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减排承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与和平崛起。
本书紧紧围绕新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总结了世界上的严重药害事件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要求和发展方向,研究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详细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全面收录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废物进出口、电子废物、生活垃圾、污泥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等文件。《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的出版将为各级固体废物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产废企业、固体废物经营企业、废物进出口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南,并可为从事固体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参考。
《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丛书:生态安全学导论》共分为十一章,内容涉及生态安全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非传统安全、环境安全、物种安全、生命安全、自然遗产安全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编者们吕怡兵、袁懋等收集、整理和参考了当前已有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相关管理与技术规定;介绍了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技术的类型及特点,列出了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分析技术及其选用原则和方法等。由于在应急监测工作中,除实验室分析手段外,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监测技术(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着重对现场应急监测技术手段进行介绍。另外还介绍类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安全防护装备以及典型案例。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球变暖(第4版)》的优点包括: ·为学生、专业人士以及对全球变暖问题感兴趣或关心的人提供了、最可靠、准确并易于理解的信息,涵盖了全球变暖问题的各个方面。 ·科学家和普通人都可以读懂。虽然在书中出现了很多数字,但是书里并没有数学方程,一些重要的技术材料放在了注释框中。 ·内容全面,《全球变暖(第4版)》涵盖了全球变暖的基本科学知识以及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经济、技术、伦理、国家和国际行动中的政策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适合作为高中到大学水平学生的普通参考书,书中的每一章都包含了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并检测他们对章节中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 ·针对大量的气候变化相关数据,这里用简单、有效而不是过多的插图进行说明,以确保读者可以看到是怎样得到结论的,并且书中的配
《北京野鸭湖湿地》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图片以及翔实的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环境特点、植物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为湿地爱好者系统地认识野鸭湖湿地、深入了解湿地有关知识提供了手材料。同时,由于其生物多样性丰富,也为湿地有关科研工作者、湿地保护工作者提供了参考资料,为开展野鸭湖湿地生态研究和资源监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