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的科学内涵,对风险度的表达式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接着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确定产生自然灾害的临界条件,介绍如何构建承灾体脆弱性曲线,然后根据自然灾害强度和影响范围的预报,评估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承灾体数量和价值量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还证明了无论是科学性还是防灾的实用性,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实际上是致灾临界条件发生概率或某一概率致灾临界条件的地理分布。书中根据阐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一些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案例,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利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操作管理等。全书共分二十章,内容包括总论、预处理、混凝、沉淀与上浮、深层过滤、化学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相转移分离法、循环冷却水处理、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生物脱氮除磷、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后的排放和再利用、污泥处理与处置、废水处理厂设计等。 本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注重吸收废水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水处理专业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主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重点强调污染事故的“防与控”。本书在整体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实用性:本书紧密结合各类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分析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编制要求、编制原则等,非常适合各级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需要;②面性:本书介绍了常见各类污染事故的防治对策,不部分省市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还有电子、纸业、焦化行业、石化、化工、煤炭、油库等行业应急响应预案,并对典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进行了描述;③践性:本书是作者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管理、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不仅是他们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基层环境保护工作者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本质上是属于以“控制总量”为特征的环境经济政策,是运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采取减排的有效措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探索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控制碳排放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确立了缔约国中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和减排义务,同时设计了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交易机制,帮助发达国家低成本高效完成减排任务。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为控制的碳排放,也在探索建立发展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的发展引人注目。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国际和较大的减排压力。2016年4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定》,承诺将切实做好的温室气体减排,使
《试题集》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包含了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土壤、固体废物、沉积物、噪声、振动、辐射、室内空气、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质量管理、综合技术及自动监测等环境监测领域。 2.以当前现行有效的监测方法标准为基准,以深刻领悟标准内涵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和考查监测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将技术要点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 3.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整合了相同监测手段的基础知识,合并了相同内涵的监测方法,尽量减少相同内容试题的重复出现和互为答案的现象,不仅避免了交叉和重复,而且为将来实现计算机自动组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为了体现有利于学习和使用的宗旨,所有试题都附
《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主旨在于研究和探讨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环境卫生管理涉及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从实践上进行了总结。希冀能对从事环境卫生工作的同行们在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上有所裨益。 《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章和第二章略述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产生、性质、特点以及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七章,以联系的观点阐述了做好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因素,将环境卫生管理放到城市管理的整体构架内进行认知和把握,希望能从政府施政的角度认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宏观上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政府施政和城市管理的目标之中,提升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高度的认识,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同时对做好环境卫生管理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
《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研究》以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的内在关联为研究内容,既是在生态文明视野中、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又是在现代化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
本书重点介绍了工业用水处理中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和纳滤、连续电除盐、超过滤、微孔过滤和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性能、设备构造、运行管理以及设备的常见故障和维修等,同时也对工业水处理的应用作了一些基本介绍,并简要叙述了天然水概况、水资源和水污染、水的特性和水质分析等基本知识。
《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是2009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西北干旱事件个例库及干旱指标数据集”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对《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中的西北地区12个站点的旱涝序列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并把终止年份,从1979年推后到2008年。增加了陕西宝鸡、甘肃武都、宁夏盐池和固原、青海玉树、兴海和刚察共7个站点。图集分为3部分:部分——1470-1950共481年的历年旱涝等级分布图;第二部分1951-2008年共250个站点的年和59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第三部分——西北四省(区)19个站点的1470-2008共539年旱涝等级序列表。作为一本工具书,可为西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业务、科研和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作为研究旱涝气候灾害
《生态环境美学》是关于研究“生态美学”的专著,书中从哲学、美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美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从传统文化范式向生态文化范式的转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探讨了生态文化时代的环境价值观念、生态伦理观念、生态环境审美观念、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美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