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充满了灵性和想象力。本书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先哲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都交待得合理而平常,从语言、习俗、礼乐、天下变迁等方面部分还原了先秦的历史。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经》思想的缘起和发展。本书还叙写了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隐居等一生的活动。
《鲜衣怒马少年时 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 唐诗宋词是汉字之美的很好。一首首名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一个个大咖如何快意恩仇、神采飞扬?换个角度读诗词,会发现不同的诗意。不错愤青骆宾王、千古情圣杜甫、逆袭牛人高适、完美王维、文艺大叔孟浩然、花间浪子温庭筠、大女主体质李清照、天才辛弃疾……三十位诗词大神,涉及三百首诗词经典。全书考据精到,融诗、史于一体,串起唐宋文坛一个个耀眼的瞬间,从中可以窥见一部起伏跌宕的热血历史。这本读起来很好过瘾的“诗词小说”,是一个以前没见过的文学江湖。唐诗宋词骨灰级爱好者、微信公众号大V“少年怒马”的致敬之作,随便翻一页,读就对了。 《鲜衣怒马少年时2:唐宋诗章里的盛世残梦/少年怒马》 历代史书写人记事,大多如同一条条新闻短讯,情感和细节严重缺失。那些可是影响历史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节日之书。清代苏州名士顾禄,二十五岁时在家中守孝,“日与父老谈吴趋风土,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辄寄诸子墨,以资歌咏,以助剧谈”,遂写就《清嘉录》。该书以节令民谚为标题,按月份顺序,分条记述地方风土人情,并大量征引地志、诗文、经史资料,娓娓详备,充满生活情趣,堪称中国民间岁时节令的百科书。
小词,本是宴乐助兴之作,却因士大夫在创作时无意或有意地带入家国之思,使其精神内涵呈现丰富层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质。从两宋之苏东坡、辛稼轩,至清之张惠言、陈曾寿,再到民国之吕碧城、沈祖棻,叶嘉莹在本书中透过一首首经典词作,将传统读书人于小词中折射出的隐忍持守、家国抱负尽数展现,很好诠释了“兴于微言”的词之特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士人修养。
《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共30卷,1000多个故事。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神异志怪,上自女娲神话时代,下至唐朝时期,辑录了600多个神话传说、妖鬼奇谭与江湖故事;下部山海博物,近500个博物知识,从九代君主到民间美食、纹身杂耍、医术偏方…事无巨细地讲述唐人的生活细节、古代的奇珍异宝。 (酉阳,乃神话传说中,穆天子藏书之洞穴。俎,本来是盛放祭品的礼器,这里代指不同于正餐的奇味。酉阳杂俎,就是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干政,国家动荡不安。荀彧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被人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年少有为,又得名士推举,于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从此,这位荀子的后代,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辅佐曹操,同谋大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成为了当时卓有名望的政治家、谋略家。
苏轼词作何时而作、因何而起,超旷中另有心音,又因何余音绕梁近千载,洒脱之处是否不合格律……叶先生深入苏轼词作,解读苏轼的精神世界,回答何以苏轼。 《论苏轼词》为叶嘉莹先生亲书手稿。叶先生对学问的严谨、对诗词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流淌在这淡淡的字里行间。
词从小道、艳科,难登大雅之堂,到上升为“一代之文学”,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哪些人使宋词完成了蜕变?是哪些事在宋词中留下深刻印痕?而宋词又是怎样与一个王朝的兴衰相始终?这背后,大有故事可讲。 可惜的是,许多研究宋词的书籍,更喜欢沿着文学鉴赏的老路,去告诉读者这首词好在哪儿,而往往忽略了作品诞生的时代信息——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可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抑或可能是一次宾主尽欢的宴饮,又抑或是一曲哀伤痛悟的临终寄语。 一个作品,诞生的历史信息,有时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这也是本书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追述宋词流传过程的原因,每一次整理保存都携带着那个时代的信息,从而超越了词作本身的意义与内涵。 有鉴于此,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或许是独特的:不是从文学角度去解析宋词的美与痛
本书是辛弃疾诗词的全集,以《全宋诗》《全宋词》为底本,参以《辛稼轩诗文钞存》《辛稼轩诗词补辑》等,总收诗作130余首、词作620余首。本书编者谢永芳老师对每首作品进行校勘、注解,对创作背景及题旨进行简说,汇辑历代诗词评家对作品的评点。
本书从金銮密记到大唐远征军,从牛李党争到最后的士族,从段成式的迷宫到撒马尔罕的金桃,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恢弘万千的盛大帝国。知名历史作家、编剧魏风华以别样的目光和独到的视角钩沉猎奇,根据唐人笔记中所录异闻怪谈的蛛丝马迹,结合《旧唐书》《新唐书》等古籍正史对照取证,唤醒被封印的民间记忆,探寻大唐盛世幽暗角落的隐秘历史。
《长安诗酒汴京花》是随园散人生前创作的唐宋文人散文集,共二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领衔的大唐文人天团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领衔的雅宋文人天团做PK,逐鹿我国古典文学巅峰。作者将唐宋两座文学高山既做对比又做融合,引领读者感受大唐诗人的诗酒往事和大宋词人的悲喜人生,以及唐宋文脉传承的魅力,透过唐宋文人的故事看历史、看文化、看传统,笃定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咏流传的文化自信。
本书据清初四雪堂刊本精编精校精排,完整收录100回。这是一部讲述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间旷世战争的神话奇幻巨著。姜子牙拥有惊世异能,能够预言未来,但他韬光养晦,隐居山间。八十岁时,他才应邀出山,介入商周之争。神机妙算的他,将面对不可思议的间距考验。商周大战爆发之际,天上地上的仙、妖、怪,分成两派参与斗法厮杀,腾云驾雾的四不相,劈波斩浪的鲸龙,包罗万象的山河社稷图,鸟嘴鹰翼的雷震子,骁勇善战的哪吒……珍奇罕见的神兽、光怪陆离的利器、法力超绝的神仙渐次登场,风云变幻,扑朔迷离……全书故事脑洞大开,震撼又好看,问世以来,受到一代又一代年轻读者的喜爱。
《半小时漫画宋词2》 读懂宋词,从宋词背后的故事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宋词:绝代才女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抒发的不是闺愁,而是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爱国诗人陆游写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因为他后半生再无机会上战场;名将词人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似是在寻找心上人,其实表现的是自己不受重用的惆怅…… 抛开枯燥的讲解,丢掉公式化的赏析,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严肃的知识,让你在哈哈大笑中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重新爱上宋词。翻开本书,了解伟大词人一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 《半小时漫画宋词》 读懂宋词,从宋词背后的故事开始。通过手绘漫
李白是家喻户晓的“诗仙”,人人都会背他的“床前明月光”。他的诗歌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中国文学目前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他的一生步履不停,浪迹在庙堂与江湖之间,至今依然是无数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李白浪漫诗意,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他也曾一次次被生活击倒,却依然笑对人生,潇洒飘逸。 《李白传》是著名文学史家、“清华四剑客”之一李长之先生磨剑十数载,倾情创作的一部经典传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开阔的视野勾画李白浪漫的一生,下篇以细腻的笔触描摹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入浅出,带你走近一个可爱、可敬又可亲的李白。精装纪念版新增40余幅全彩插画,还原古时的浪漫、豁达、寂寥与恢弘。
随着国家“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号召,传统文化学习成为持续热点。而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 本书作者简墨,幼承家学,精诗文,通韵律,以一双博览群书的慧眼,选出宋代十八位词人的传世词作,以细腻典雅的笔触,结合诗人生平,勾画出灿若繁锦的宋词华章,带我们细细领略其中蕴藏的惊艳时光的美。 本书可读性极强,知识性与文学性并重,是普及古典文化读本中的上佳之作。
李渔小品文不蹈袭前人观点,不使用陈词滥调,常能出人意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意到随笔,灵动跳脱,意蕴悠长。本书择选其记传、杂论、序跋、尺牍、史论、草木、饮馔、杂俎八类,共八十余篇,进行注释和赏读。
“唐”三部曲,旨在展现大唐王朝的盛世气象与市井繁华。“唐”三部曲,从唐人撰写、辑选、编辑的传奇文学作品中,选取出与大唐世态相关的文言短篇小说,汇编了唐传奇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故事,借由那些坎坷凄美的爱情、侠骨柔肠的勇义、精怪离奇的神异、曲折宏壮的历史,以及根据故事情节原创手绘的古风精美插图,追慕大唐盛世的人间百态和市井繁华,再现大唐盛世的铿锵之音和恢弘气象。 本书系“唐”三部曲第一部《唐传奇》,主题取材唐代精怪侠义传奇与奇闻逸事,有《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十九篇。
《回到明朝去逛街——〈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明朝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专著。本书按照画作顺序共分为100个专题,有杂货行、说书处、铁匠行、染坊、琴行、医院、典当处、纸铺扇铺、家具店、字画店等。 每个专题结合历史典籍、历代笔记、明清小说对画中的民俗、商铺、行业、器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解读。阅读本书,犹如搭乘时光机重返500年前的苏州街头,品味大明一朝的绝世风华与人间烟火。
《谐铎》12卷,共122个故事,《谐铎》的作者是清代中叶戏曲作家沈起凤。据有关资料记载,沈起凤生于1741年,字桐威,江苏吴县人。《谐铎》的故事短小精焊,文字简练生动,深藏哲理。作者痛感社会的黑暗,人世的险恶,在《谐铎》中锋芒毕露的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警策性。基于这一宗旨,《谐铎》中的故事大量的是揭露病态社的世相。《谐铎》的每篇故事,非神即鬼,非精即怪,有警诫,有讽喻,各篇独立,言简意深。作者借题发挥,对于社会病态的解剖,人情世态的揭露,寓庄于谐,颇具功力。 《埋忧集》十卷,清人朱翊清撰,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生于1795年,归安人。《埋忧集》的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在笔记小说中,颇具特色。首先,它的故事一反笔记小说多谈鬼事的惯例,很少有以鬼怪为主人公的故事,对社会时事反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