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法”的讲授艺术大师。这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是对叶嘉莹先生记录、保存的听课笔记的再次归类整理,同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使讲录专题更加集中和完整。这些谈诗论文的作品,既有雅正简当之风致,更含家国世事之情怀,又紧贴人的生命与生活,随语成韵,字字珠玑,实为体悟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之意旨所归。
《水浒传》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 智深 。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伟大名著,所谓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足见人们对其是何等喜爱。随着《红楼梦》文本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艺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在绘画方面,不仅形式多样,艺术风格也各具神韵。《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取自清代民间画家孙温所绘230幅全本《红楼梦》图,此图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将3000余个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将《红楼梦》表现的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当代红学研究者王典弋据每幅画撰写了简短又不失原著的诠释文字,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拥有一种全新的《红楼梦》阅读体验。 《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古代长篇浪漫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是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总结六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后,按照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逐回细讲《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倾心之作。《红楼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婚丧礼祭,细致地描摹了一群贵族男女的诗意享乐、悲欢离合,可以看作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全书品味《红楼梦》的人物情感,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探寻家族盛衰荣辱背后的原因,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洗练。这种“接地气”的解读是最温暖人心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本书中学到知识、获得美感、体悟人生。
红楼梦:伟大的经典作品往往有着丰富的诠释空间,不同的读者各有其理解。《红楼梦》也是如此,作为中国小说目前难以被超越的经典,它很难被简单地概括。贾宝玉由一个懵懂叛逆的少年最终"悬崖撒手"、看破红尘、遁世出家,由此观之,《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颇具哲学意味、"以情悟道"的悟道书。书中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度兴盛,终又繁华散尽,各个人物各有其命运走向,这更是一部由盛转衰的家族史,一幅精彩的群像画卷。其中穿插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婚恋情感,曲曲折折,难以尽述,它似乎又是一部刻画入微的爱情小说。与此同时,人情往来、婚丧嫁娶、理家治国等等事件层出不穷,如此看来,它又是一部世情小说。《红楼梦》的饮食可以编成一本食谱,药物可以编成一部药典,服饰可以做好多期时尚杂志……
三言 即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二拍 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前言宋元"说话"技艺发展到明代后期,由于长篇章回小说的兴起,"说话"逐渐被说书所代替,但那些宋元旧篇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逐渐脱离口头文学而成为书面文学--通俗小说。这时,有不少人整理宋元话本,并模仿创作了很多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拟话本的作品专集很多,但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成就的是"三言二拍"。"三言二拍"具体是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
《红楼梦》始有插图,是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程伟元、高鹗用木活字排印开始的,世称这个本子为“程甲本”,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程、高又删改初印本重印,世称这个本子为“程乙本”。从此,《红楼梦》就开始有了插图。但这时的插图,较为粗糙。本书由汪观清先生、李明海先生编集,将程、刘、戴三家的《红楼梦》插图汇编成一书,名曰《程十发、刘旦宅、载敦邦精绘 〈红楼梦〉插图》,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集世纪红楼插图艺术之大成,读者只要手持一卷,便即拥有当代红楼的艺术宝库。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雷峰塔奇传》内容简介:小说共十三回,所描写的是白蛇降凡在西湖与书生许仙邂逅,后遭金峙僧法海的百般阻挠,并与白蛇青蛇多次斗法,法海最终将白蛇守伏封于塔下,将许仙度入寺中取名道宗,其子汗梦蛟考取状元,回乡祭祖,救出生母白蛇。
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一书内容丰富,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可读性,有一定的读者群。图文注释本使用原周国林先生的注释,对原来注释本重新排版设计,并在适当的位置附上图片及简明的说明文字,使图片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 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 (江文蒲 初集 序)。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赛孟尝徐鹤(字鸣皋)等十二英雄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及十三生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上演了一出侠骨英雄浴血战斗的精彩大戏。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中国一部非常著名的公案侠义小说,此书流传极广,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本书主要情节是讲述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出世,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并在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其间,侠义 五鼠 闹东京,南侠、北侠、丁氏双侠辅佐包拯为民申冤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全书共六十回。以残唐五代兴衰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描述自 黄巢起义 至 陈桥兵变 止,这段时期的动荡兴衰历史。叙述了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朝代的更迭,依据史传,间以虚构,它既是一本历史通俗读物,也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与加工的文学作品。 《北史演义》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为纷繁复杂、战乱*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