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科举制度。小说一方面描写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讽刺那些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当时腐坏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塑造了很多不慕功名、追求自由、坚持自我的真名士,并在这些人身上寄予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颇为深入细腻,塑造了很多具有典型色彩的人物形象,如腐儒周进、范进,贪官污吏汤奉、王惠,八股迷马二先生、鲁编修,真名士王冕、杜少卿等。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也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哪吒》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脱胎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相关情节,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风趣幽默的文笔,将哪吒惊天动地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正直善良、嫉恶如仇、锄强扶弱的少年英雄形象。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三打龙王、剔骨还父、化身莲花等经典情节,作者还大开脑洞,安排石矶娘娘、魔家四将、杨戬、孙悟空、罗刹女、愚公等人物次第登场,围绕哪吒上演了一出出光怪陆离、别开生面的悲喜剧,把传说背后的人性纠葛剖示得淋漓尽致。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小说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线索,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书写。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 清官 滥用刑罚、草菅人命、等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 清官误国害民 的结论,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老残游记》的语言不因袭陈词,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王小玉说书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
《镜花缘》系清代文学家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 50 回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后50回则写了武则天通过科举选拔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作者借想象中的海外奇谈讽喻现实,寄寓理想,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敬畏以及对人类生存处境的追问。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或稍前,先以抄本流传,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全书五十六回。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各类人士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尤其是对科举、吏治、礼教等的批判和嘲讽,更是深入骨髓。该小说代表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批评现实生活的范例,鲁迅评价此书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小说已被译介为英、法、德、俄、日等多国语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继承了自干宝《搜神记》,唐、宋传奇以来的历代文言小说传统,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闻名于世,既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全书共有小说近五百篇,个个精彩,显示出作者 聊斋先生 蒲松龄的才华之高。蒲松龄从二十几岁开始撰写《聊斋志异》,三十岁时初步成书,此后四十年间不断撰写新篇章,终写成这部巨著。本书从《聊斋志异》原著中挑选的八十余篇小说,都堪称艺术精品,以文学古籍刊行社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修订,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聊斋》学会(筹)副会长、秘书长、聊斋学与中国小说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桂奎参与选篇、导读撰写及内容审订,以精粹的语言帮助广大读者认识名著《聊斋志异》。此外,
《封神演义》约成书于明隆庆时期,是作者许仲琳根据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并参考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本书以“周革商命”为线索,从商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开始到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大封诸侯为止,描写了周武王起兵伐纣的曲折过程。小说将暴君纣王作为书中主要的反面形象,通过设置炮烙、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置酒池肉林等一系列情节,揭露了纣王凶残暴虐的本性。此外《封神演义》还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忠诚无畏的哪吒,机智英勇的杨戬,狡猾残忍的妲己以及阴险毒辣、倒行逆施的申公豹等 ,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以清初四书草堂刊本为底本,参以流行别本,进行点校、整理而成。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李伯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共60回。最初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人物涉及众多,上自帝王将相、下至佐杂小吏等,对晚清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无情揭露,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之风气。
《官场现形记》为清末李伯元(即李宝嘉)所著,是晚清 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也是一经问世轰动社会的讽刺名著。本书共六十回,由三十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书中集中描写晚清官场的种种黑暗丑恶腐败情形,表现的人物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了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官场现形记》是普通百姓了解官场的教科书,也是官员警醒自己的启示录,更是全社会打击腐败维护官场清廉与正义的传世之宝。在当时及后世均有深远影响,有着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子不语》 清代袁枚编撰的笔记小说,取自《论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 ,袁枚耗时四十余年,将自己所见所闻之神鬼、妖怪、狐仙,以及奇人奇事, 如实 记载,整理成一千二百余则短篇故事。本书精选故事百余篇,汇为六卷:鬼魅、神道、精怪、秘闻、戏谭、幻术,配上神典画师白中南全新创作的鬼怪插画。 本次出版以乾隆戊申本和嘉庆《随园三十种》为底本,参校《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袁枚全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申梦、甘林点校本。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原著一百回,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广泛吸取了民间传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演绎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纣为背景,阐、截二教斗法为主线,众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阵斗法的精彩神话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佳作。
《了凡四训》是一本流行极广、影响极大的劝善书,其核心思想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立命之学》)。本书共分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核心思想进行论证。综观这四个部分,可以说了凡先生在论述“命由我作”这一主张时,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这三家思想中,又以儒、释两家最为突出。了凡先生用来“立命”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基础之上,再加上这一思想是受教于云谷禅师,他晚年在家修持时又自号“了凡居士”,因此不少人视了凡先生为佛教中人。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统观全书,了凡先生主要还是一位儒生,他本质上是一位有着佛教信仰的儒家人物。
本书精选中国古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子不语》中,较为经典且具有正向价值导向的狐妖、鬼怪与人类发生的情爱恩仇故事一百篇,进行今译改编,力图展现狐、鬼、妖的人间恩怨,注意其趣味性、可读性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总计选录有关狐妖的故事43篇(由于狐妖是古代内涵最丰富、最有特色的妖怪,故单独作为一类),鬼故事33篇,其他妖类故事24篇,并邀请名家绘制与故事相应的精美插画,配以较为宽疏的版式和新颖的装帧,图文结合,以适合年轻人的阅读趣味。
《后红楼梦》从黛玉、晴雯死而复生开始,讲述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殆。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宝黛婚后,黛玉整顿家事,定家法,立规矩,恩威并举,颇有果效。后宝玉中进士,诗文得上赏识,得授侍读学士。时惜春入宫,得封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因黛玉见解精当,视为知己。仲妃省亲,贾府遵术士张梅隐之言,勤俭操持而礼数周到。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
唐代神怪小说集,大唐宰相牛僧孺,用时数十年,记录南北朝到唐朝中期共300多年的诡秘传说,共60余篇。包含了人鬼轮回、因果报应、修道成仙、精怪荒诞奇遇,还有妖物作祟的惊悚故事。本书精选故事40余篇,并加以注释、翻译,根据主题分为四卷,分别是 修仙炼丹 世外桃源 可爱精怪 荒诞奇遇 冥界游历 鬼怪秘闻 妖物作祟 人心惊悚 ,配上16幅瑰丽多彩的古风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