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雪封门》是70后实力作家、《耶路撒冷》作者徐则臣的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入了徐则臣近些年创作的17篇短篇小说,很多是首次面世。《如果大雪封门》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本书内容涵盖徐则臣的两大写作脉络: 北京 和 花街 。 北京 依然是作者始终探索的年轻人的奋斗主题。 花街 则回到家乡,呈现出很多古老文化的趣味和特点,是目前市面上非常好地呈现出徐则臣短篇小说风貌的作品集。
《找不着北》是刘庆邦的*小说集,描写了一系列的保姆,她们年龄有大有小,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的方言,随着打工进城的大潮来到北京,进入到不同的家庭服务,有着不同的遭遇。有的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城市,有的却很难和雇主处理好关系。通过这一系列小说,作者不仅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保姆形像,也刻画了形形色色的雇主形像,有的宽容,有的刻薄,有的是地道的老北京,有的是外来的“移民”。这些不同的人物形像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众生像。
百年珍藏纪念版《狂人日记 : 鲁迅小说全集》悉数收录了鲁迅先生一生所创作的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共计 33篇。 本次结集,以*初版本为蓝本,同时参考了 1938 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文字、标点、格式俱择善而从。由于现代文学,特别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若干语词用法与后来有所不同,这里尽量尊重历史。
徐则臣著的《如果大雪封门》是70后青年作家徐则臣的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入了作者近些年创作的17篇短篇小说,很多是**面世。内容涵盖了作家的两大写作脉络:“北京”和“花街”。“北京”依然是作者始终探索的年轻人的奋斗主题。“花街”则回到家乡,呈现出很多古老文化的趣味和特点。是目前市面上仅有的呈现徐则臣短篇风貌的作品集。
《大江东去》是财经作家、《欢乐颂》作者阿耐创作的一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深刻,故事跌宕磅礴。 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重的分量和特殊意义,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
短篇经典文库之 《李洱六短篇》是当代著名作家李洱的短篇小说集。本书精选李洱的六部短篇小说,包括《喑哑的声音》、《儿女情长》、《林妹妹》、《堕胎记》、《错误》和《家乡》。他的小说关心人物的性格,要多于关心人物的道德。他通过自己的乡土经验来创造乡土小说。
短篇经典文库系列之《凤伟六短篇》,作者尤凤伟,共收录短篇小说六篇,分别是《风雪迷蒙》《彼岸》《门牙》《幸福的味道》《晒画》《残余时间》。
《林白六短篇》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林白的短篇小说集。本书精选林白的六篇短篇小说,包括《二皮杀猪》、《狐狸十三段》、《去往银角》、《红艳见闻录》、《豆瓣,你好》和《大声哭泣》。林白的作品常用"回忆"的方式叙述,女性意识强烈,对女性个人体验进行化的描述,讲述自我的故事,善于捕捉女性内心的复杂微妙的涌动。
本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四种。适当地时候再增加诗歌选和微型小说选。每年一套,准备长期坚持下去。 本书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中篇小说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本书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借命时代的家乡——小说视界中的乡村生活》精选秦岭中短篇小说《借命时代的家乡》《皇粮》《绣花鞋垫》《杀威棒》等4篇,短篇小说《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被马咬掉耳朵的主人》《弃婴》《本色》《分娩》《摸蛋的男孩》等11篇。
27个27岁女子的焦虑和烦闷,27种痛快而怅然的纾解和释放。 她27岁,仍像17岁的时候那样,高傲得像孔雀,瞧不上的男人就是瞧不上。 她27岁,爱人已婚,万家灯火的除夕夜,没有自己的男人,一寂寞就会死。 她27岁,从来没有过长期的恋爱关系,守着一个单恋多年的男人,随传随到。 她27岁,曾经沧海难为水,把回忆当做生活的养料。 她27岁,一直没有遇到能够疯狂爱上的人,总是在陌生男人的身边醒来,在懊悔中继续寻找。 她27岁,像维护精密仪器那样维护自己的身体,近乎地爱美,始终在结婚与单身间徘徊。 士也27岁,独立,坚强,四处收藏看得上的纸箱,随时准备搬家,身边的男人随传随到,她却觉得可有可无。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最早、发行量、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获奖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瑞典皇家学院马悦然院士最推崇的中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已被译为多国文字。以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回归真正乡土的故事打动读者。 难以割舍的眷眷亲情,青涩淡淡的初恋情窦,纯真朴实的儿时友谊,激荡年代的插队记忆;那穗儿、那柳姐、那善缘和尚……他们的故事读来曲折哀婉、情节扣人心弦、结果常常令人震撼。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串联出一个纯真少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别样青春成长历程,透过少年的眼睛,折射出作者对生活深厚的感悟,对社会责任和良心的理性思考。 作者所写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文字极具特色,生活感受浓郁,文化厚重而激越,故事既精彩又别致。情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多用方言俚语,在特定的环境和土地上,使人物栩栩如生、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作者文风淳朴,情感真挚,朴实的语言打动人
一代人的精神密码,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去解答 六篇小说,六个精神成长故事 贺兰山上为期七日的写生,把两个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维系在一起,他们交谈、辩论、竞赛。两百年的中外艺术史在他们的交流中逐渐清晰,而他们自身的际遇与困境也在漫长的写生练习中现出轮廓,来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人生平原 欧洲养马和用婚姻逃离边地的女孩,刚崭露头角就遭遇创作瓶颈的画家 隐秘而激越的成长记忆,不知疲倦的身体,始终一道嬉戏的友人,仿佛永远不会消失的 天分 在二十五岁之后集体落幕 用婚姻逃离边地的女孩,在喀尔敦大道上奔驰而过的卡车和卡车上的旗帜,像个符篆成为它生命中无处发散的心灵暗伤和抹不平的意识沟堑 当有一天,不再有被激情与直觉所驱动的人生,只有毫无捷径的生活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