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的们率先走上街头,反对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火烧赵家楼。新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走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推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时间到了公元1937年,中华民族再次遭受外来强敌的入侵,半壁河山沦陷。《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所要讲述的,便是那个年代中国学子们的故事……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人类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1986年4月26日,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昆山之路:从穷山恶水走向小康》问世25年了。这部作品曾经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个人文艺大奖和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上海文学》等无法统计的报刊选载和转载。本版《昆山之路》除完整收录原版《昆山之路》内容外,还附有各界人士撰写的书评、专题讨论会纪要、媒体对该书的报道以及作者对相关情况的回顾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昆山之路”。 本书回顾了昆山创业的历程,描写了当年刚现雏形的“昆山之路”,作者通过对吴克铨等一批共产党人在艰难中成功开辟昆山经济发展之路的真实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通过昆山的“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作了一番追寻和思考。“昆山之路”所创造的物质的尤其是精神的财富,不但激励今人,且将永远载入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 此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8年9月编选并出版。此书选辑了毛泽东所发表的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言论,也收集了少数有关的新闻报道,时间从1927年起至1958年9月止。 此书按选辑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篇以论述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教育事业的方法和党的领导为主(分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教育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三大题);下编以论述学习、学习方法以及知识分子问题为主(分为“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改造”、“改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培养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两大题)。每大题中,按内容又分列若干小题。这些题目多数是编者所加。在编排上以内容为主,兼顾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选辑的文章以摘录为主,也有一部
战史是战术原则的基础,部队训练的依据,也是军人修养的经典。自古以来,有心的军人都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战史,得到战场的实感,以求在生死关头懂得一个军人应如何行动,或者了解用兵的要诀。《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用讲战斗故事的形式把朝鲜战争的实战情况娓娓道来,它介绍了当时战场双方的作战思想、战术运用、作战保障的优长、各自的缺陷等等,既是一本有趣的战地报道读物,也是一本专门的战术性军事读物。相信这部《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会让你对朝鲜战争有个更深刻的了解。